《红莲绿藻图》轴,清康熙十年(1671年),唐苂、恽寿平绘,纸本,设色,纵135.7厘米,横59厘米。此图是唐炗(音光)与恽寿平联手为祝王翚40岁诞辰所作。唐炗绘荷花,恽寿平画荇藻。荷花与荇藻皆采用了没骨法,透露出轻盈飘逸与湿润的感觉。微风中,仿佛莲叶与荷花的清香淡淡而来。水塘里荇藻则用一笔点画。状物形神兼备,风格清新淡雅。本幅款署:“石谷兄长于辛亥二月初度,写此祝赠,毘陵唐苂”。钤“唐于光”朱白文印、“字子晋”白文印。恽寿平题二则。本幅内还有王时敏、王鉴、笪重光诗、题。“辛亥”为清康熙十年(1671年)。收藏印有“虚斋至精之品”等三方。恽寿平(1633—1690年),又名格,字正叔,号南田、白云外史等,武进(今江苏常州)人。早年工绘山水,宗元人王蒙画风,笔墨清灵秀洁,意境萧散幽淡。后改绘花鸟,远师宋徐崇嗣,近学明人,注重写生,更发展了没骨技法。所画花鸟禽鱼很少用笔勾线,主要以水墨直接点染,追求天机物趣,一洗前习的画法而对后世花鸟画的创作影响极大,开创了“常州画派”。他与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并称“四王吴恽”,亦称“清六家”。

唐炗(音光)(生卒年不详,约活跃在十七世纪),字子晋,号匹士,江苏常州人。工画荷花。中国画技法名。不用墨笔为骨,直接以彩色描绘物象。相传为南朝梁张僧繇所创,唐代杨昇擅此法。明代董其昌、蓝瑛等仿之。

朱文、白文同具印面的形式,有左右或交叉等几种排列形式,为东汉私印中所常见。

王时敏(1592—1680年),字逊之,号烟客,晚号西庐老人,江苏太仓人。其祖父是明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王锡爵,父亲是明翰林编修王衡。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举进士,崇祯初以荫仕至太常寺卿,崇祯十三年(1640年)辞官隐居,入清不仕。工隶书,善画山水,以元黄公望、倪瓒为宗,又受董其昌影响。他极力主张恢复古法,反对自出新意,是清初画坛正统派的领袖,后世称“娄东派”,与王鉴、王石谷、王原祁合称“四王”,位列“清初四王”之首,在当时有很大影响。

王鉴(1598—1677年),字玄照,后改字元照、圆照、元炤,号湘碧,自称染香庵主,太仓(今属江苏省)人,因明末曾官廉州知府,故人们常以“王廉州”称之。擅绘山水,宗法五代董源及以黄公望为首的“元四家”,皴法细密,墨色浓润,以仿古功力深厚而备受人们称道。与同时代的山水画家王时敏、王翚、王原祁合称“四王”,他们在清初画坛上形成了极强的复古势力,进一步规范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技法和程式,同时,也阻碍了中国山水画的进一步发展。有《染香庵集》、《染香庵画跋》传世。笪重光(1623—1692年),字在辛,号江上外史、郁冈、扫叶道人,晚年居茅山学道,改名傅光,亦署逸光,号逸叟。江苏丹徒人,一作江苏句容人。清代书画家、鉴赏家。工诗文,尤以书画名重一时。书法师苏轼、米芾、董其昌,兼摹各家名帖。其书笔意遒劲,与姜宸英、汪士鋐、何焯齐名,合称四大家。山水得江山气象,高情逸趣溢于笔端。有书画论著《书筏》、《画筌》行世。

文章标签: 山水 江苏 王时敏 王鉴 董其昌 恽寿平 常州

猜你喜欢

林泉春暮图轴
芦雁图
雄鸡图轴
观音图
寿字
山水
上塞锦林图
山水图
晴沙集影图
富贵清高图
得趣在人册13开
宝相观音图
山水扇面
桃园图
仿董源笔意图
白海青
观泉图
拟古山水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