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西侧的皇家园林,明清皆称西苑。东至紫禁城、景山以外,北、西、南三面皆抵皇城。面积约为紫禁城的6倍,是在金、元两代皇家园林的基础上经营而成。中心地带为南、中、北三海的广阔水域,水面相连通,四周建有大量园林建筑。其中保持较完整的有南海瀛台建筑群(清晚期幽禁光绪帝之处);北岸流水音、流杯亭、丰泽园、静谷等处;以及北海团城、琼岛、太液池东岸和北岸建筑群。现北海辟为公园对外开放,中南海为中央政府办公区。是清帝乘座的一种轿子。大致可分为礼舆、步舆、轻步舆、便舆四种。肩舆不设帷幔,坐上冬季放紫貂,夏季用明黄妆缎垫。肩舆的使用依不同场合而有严格规定。皇帝乘坐时,由8人或16人抬行,是皇帝在宫内往来时乘坐的工具。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载:“乾隆五十五年上谕:‘内外文武大臣特恩赏在紫禁城内骑马,用资代步。但年老有疾之人,上马亦觉艰难,嗣后已经赏马之大臣,因有疾艰于步履者,仍加恩准令乘坐椅,旁缚短木,用两人舁行入直。’”人物画的一种,专指描绘人物相貌形神的绘画,可分为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中国的肖像画传统称谓有“传神”或“写真”,它是以现实生活中或历史上客观存在的人物为描绘对象,通过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创作方法,着重刻划人物本身特定的外形特征和内在神韵,获得形神兼备的效果。
阿睦尔撒纳(1723—1757年),清代厄鲁特蒙古辉特部首领,准噶尔汗策妄阿拉布坦的重外孙。曾归附清廷,封为双亲王,后反叛,被清军击溃,阿睦尔撒纳外逃,病死于俄国境内。王致诚(1702—1768年),原名JeanDenisAttiret,法国人。他少从父学画,主攻油画人物肖像。后留学罗马,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清乾隆三年(1738年),王致诚来华供奉内廷,充任画师。善画马和人物,有《十骏图》等,曾合绘《乾隆西域武功图》。曾参与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修建。卒于北京。
艾启蒙(1708—1780年),字醒庵,原名IgntiusSickltart,波西米亚(今属捷克)人,天主教耶酥会传教士。乾隆十年(1745年)来华供奉内廷。他在清宫师从郎世宁,专擅绘人物、走兽和翎毛,力图在技法上达到中西合璧,在宫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官名,明代始设,清代以总督为地方最高长官,辖一省或二三省,总理军民要政,正二品,加尚书衔者为从一品。事实上,总督兼兵部尚书及都察院右都御史衔已成定例。另有管理河道及漕运事物者亦称总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