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幅自题:“夏山图。癸未立夏后二日,新喻傅抱石制。”钤“抱石之作”白文方印、“新谕”朱文椭圆印、“抱石斋”朱文方印。又有郭沫若题:“万山磅礴绿阴浓,岚色苍茫变化中。待到秋高云气爽,行看霜叶满天红。甲申十一月十日恩来兄由延飞渝,十六日来赖家桥小聚,求得此画嘱题。郭沫若。”钤“沫若”朱文长方印。
癸未为1943年。甲申为1944年。
全图采用截景式构图,崇山峻岭的崔嵬壮阔被进一步强化,以硬笔散锋写就的石壁巍然峭拔,山间升起的淡淡青烟四处流动,一文士执杖携童在万木葱郁的小径上信步而行,本应浓重湿润的暑气似乎已被满目青翠的群峰所吞噬,消散得无影无踪。虽然图称“夏山”,却没有炎炎烈日与潮湿空气带给观者的沉闷之感,反而使人感到凉爽畅快,正是画家匠心独运之妙。
1944年,周恩来在重庆赖家桥与文艺界人士相聚一堂,向画家求得此图。之后,历经战乱,屡次迁徙,竟得完璧,幸甚幸甚。1949年后,藏于中南海。后归故宫博物院珍藏。
撰稿人:汪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