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錾花梵文贲巴壶,通高21.2厘米,口径1.3厘米,底径9.8厘米。

壶小口,口衔长曲流,束颈,鼓腹,腹下凸出一仰首兽头。壶上有盖,下有蕃莲花底座,腹部有银鎏金梵文一周,颈中部、腹部饰银鎏金蕃莲纹及多种花卉纹。壶底部有装饰花一朵。

此银质贲巴壶造型奇特,做工精细,为宫中佛堂中的法器。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用小锤敲击各种大小不同的金属錾子,在金属表面留下錾痕,形成各种不同的纹理,使单一的金属表面产生多层次的立体装饰效果。此种工艺始于春秋晚期,盛行于战国,至今依然为匠师们沿用。

亦称“梵字”、“梵书”,印度古文字。相传为大梵天王所造,书体右行,为古今印度文字之本源。其南北发展各异,行于北者多方形,行于南者多圆形。

即藏语“瓶”。西藏旧俗中呼图克图转生,向由达赖喇嘛所属之拉穆吹忠作法,降神其体,指出呼毕勒罕的所在,访求迎归供养。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曾颁一金贲巴于布达拉大昭,凡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及诸呼图克图大喇嘛圆寂后,将报出数人名字生辰,缮签入金贲巴内,擎出其一,以为呼毕勒罕。一般贲巴壶为喷净水于火上用。

具有西域风格的莲花图案。

古代金属工艺装饰技法之一。近代称“火镀金”。此术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汉代称“金涂”或“黄涂”。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而金则附着于器面不脱落。

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狭义指置于佛像前的小型器具,特别是密教修法所用的器物。法器之种类繁多,其用途、大小、形状各异,即使同名法器,亦因制作材料、手法,所属宗派或时代不同而形式迥异。若按用途分类,可大致分为庄严具、供佛器(或称祭供器)、报时器、容置器、携行器及密教专用法器等6种。

文章标签: 法器

猜你喜欢

金镶珠九蝠挑头
金念珠
金镶翠蝶碧玺花蝠簪
金錾梅花嵌珠宝带钩
金镂花嵌松石翠片香囊
金刻花八宝
银鎏金錾刻杯盘
金红绿石斋戒牌
金錾花执壶
金盘1
金元宝
金点翠花囊
金镶石项圈
金龙
金累丝万年如意
金镂空葫芦式香熏
金烧蓝牛角把小刀
金元宝1
0.13092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