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钦墓志》,墨拓整纸本,已裱立轴。原石纵82厘米,横85厘米。拓本37行,行35字,有界格。缺盖。出土于1916年河南洛阳城北张羊村,曾归陶湘收藏。此本无缺损字,当系出土后初拓。志文原题“大魏故侍中特进骠骑大将军尚书左仆射司州牧司空公钜平县开国侯元君之神铭”。志文称其“宦通两京,首登三事,燮阴阳于四海,谐水土于天下”,“三河六辅之民敬之如神明,七相五公之家畏之如雷电”,生前之威势可知。“春秋五十九,以建义元年四月十三日遇害于北芒之阴。……粤永安元年十一月甲寅朔八日辛酉迁窆于西陵之阿。”元钦死于河阴之变,此志刻于公元528年,北魏王朝已近尾声。志文书体是标准的“魏碑体”楷书,锋棱毕见。唯撇捺较为丰腴圆润,体现了北魏末向东魏转型期的时代特征。通篇气格雅驯,王家风度俨然,是魏志书法中的上品,应系当时高手书刻。主要著录有:近代罗振玉《芒洛冢墓遗文三编》、《六朝墓志菁英二编》、《蒿里遗文目录》,吴鼎昌《摹汲轩志石文录》,范寿铭《循园古冢遗文跋尾》,顾燮光《古志新目》,关百益《河南金石志图》,郭永堂《洛阳出土石刻时地记》,现代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等。元钦(?-528年),字思若,北魏宗室。官中书监、尚书右仆射、仪同三司。以淫从兄元丽妻崔氏被劾免。寻除司州牧,官至司空公。史称其“少好学,及晚年贵重,无所匡益”。在“河阴之变”中被尔朱荣处死。《魏书》卷十九、《北史》卷十七有传。陶湘(1870-1940年),近代武进人,字兰泉,号涉园。喜藏书,藏明版书籍一千余部,编撰刻印过《武进陶氏书目丛刊》。曾在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编辑书目,编有《清代殿板书目》。一为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尚书》即《书经》,内容为商、西周两代统治者的讲话记录及春秋、战国时期根据远古材料加工编成的虞、夏史事。
一为官名,始于战国,西汉时尚书的地位逐渐重要,隋唐时设三省六部,尚书为三省之一,宋以后,行政全归尚书省掌管。明代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六部尚书等于国务大臣,清代沿袭明制。

1926年7月,在杜锡圭内阁欲以清朝遗老赵尔巽、孙宝琦主持的“故宫保管委员会”改组、接受故宫博物院的紧急情形下,我院同仁在神武门内集议对策,要求政府在故宫问题上命令声明三事:一、不发还溥仪,二、不变卖,三、不毁灭。由本院组织移交委员会,逐项点交,以清手续。又发起监督同志会。维持员庄蕴宽发表启事,主张慎重交代,以清手续。《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整理而成,以鲁国事为主,兼涉列国。《春秋》所述的历史时间跨度为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242年。其文字简单,长不过40多字,短的只有一个字,故后来许多人为之作注,汉代以前主要有《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宋代胡安国的《春秋传》在明清两代影响也很大,成为明及清乾隆以前士子必读之书。北魏王朝末期的一次政变。孝明帝武泰元年(528年)二月,执掌朝政的胡太后毒死孝明帝元诩,另立新帝元钊。时任车骑将军,并、肆、汾、唐、恒、云六州讨虏大都督的契胡酋长尔朱荣(?-530年)乘机发难,起兵攻打洛阳。四月十一日他在河阴(洛阳东北)立元子攸为帝。洛阳河桥守将同日投降,京城无险可守。胡太后被迫宣布削发为尼。十二日,皇室、百官至河桥迎驾。十三日,尔朱荣先派人将胡太后与元钊溺死,又以祭天为名集合迎驾的王公卿士,将两千余人全部屠杀于河阴,从而确立了自己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统治地位。是为“河阴之变”,亦称“尔朱氏之乱”。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420-588年)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以魏的书法最为兴旺发达。其书体方峻遒劲,朴拙奇肆,风格多样,各具特色。北魏书法艺术的形式也是较多的,除碑刻以外,还有墓志、造像题记及摩崖刻石文字。
文章标签: 北魏 春秋 尚书 河阴 墓志 洛阳 志文

猜你喜欢

东汉「利后子孙千人」陶棺铭
近拓唐泉元德墓志
金石杂拓二百余纸
唐 章怀太子墓志铭并盖
汉千秋万岁长乐未央四灵砖拓片一张
自用印存
青衣公立学校筹款帐影印本(十四纸)
岳麓书院学规
汉画像砖轴
民国广东老坑九端贡砚图一册
唐法门寺地宫志文、物账碑两张
蔡守题宋渐积罐拓本
东汉刻石,陕西米脂汉画像石一百四十六件
北魏神龟元年张万杰造像拓本
唐王力士墓志拓片
黄庭坚书帖一套四张
画像石
近拓汉朝侯小子残石
0.18818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