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卣,通高27.5厘米,宽21.3厘米,重3kg。此卣为扁圆形体,盖顶隆起,折沿明显,圈形捉手。器身子母口,鼓腹,圈足有宽边。提梁两端之兽首似羊形,面饰蝉纹。盖与器身四面有较高的扉棱,盖面和器腹饰无地纹的分解式兽面纹,颈部饰相对回顾的卷尾夔龙纹,以浮雕兽首相隔。盖沿和圈足饰两两相对的四组以分尾夔纹组成的兽面纹。盖和器对铭,均4行17字:顶作母辛尊彝。顶赐妇『0218』曰:用『0005』于乃姑宓。记顶为其死去的母亲辛做祭器。顶赏赐妇『0218』,说:“用来在你婆婆的宓庙(求子庙)中祭享。”卣(音有),古代的盛酒器。流行于商、周时期,流行的时间虽不长,但其形制很丰富,除圆体、椭圆体、方体等常见的器形外,还有筒形、鸟兽形等。

剑茎末端圆形内凹的部位称作“首”。青铜器上常见的一种装饰,一般为凸出的条状,将器物上连续的图案分割开来,后纯用于器物的装饰。主体纹饰周围的细小纹饰,视之如主体纹饰饰于其上。地纹通常有雷纹、回纹等。

兽面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怪兽的面部,将其刻画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纹饰称兽面纹。宋代的学者把兽面纹称为饕餮纹。夔,古代传说中一种奇异的动物,似龙,一足。《庄子·春秋》中记载:“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夔纹即这种独脚龙的侧面图案。玉器上的夔纹,最早见于商、西周时期,多见于彝器上。夔纹在玉器上出现的时间很长,自商、周至今,一直在玉雕工艺纹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在战国和汉代尤为兴盛。玉器上的夔纹线条比青铜器上的柔和,阴刻线除单线外,也有双刻线。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爬行动物,只有一足。青铜器上经常以夔作主题纹饰。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

我国传统的装饰纹样之一。夔,神话中形似龙的兽名。《庄子·秋水》中言:“夔怜蚿,蚿怜风。”释文:“夔,一足兽也。……其状如牛,苍色无角,一足能走,出入水即风雨,目光如日月,其音如雷,名曰夔。”

铜器研究中的术语。古人在青铜礼器上加铸铭文以记铸造该器的原由、所纪念或祭祀的人物等等。在有盖器如鼎、簋等器物上,多同时在盖和器上铸有文字内容、字数及字体完全相同的铭文,称为对铭。

1.盛酒器。作为随葬礼器往往与卣或方彝相配,流行于商代至西周中期。

2.陶瓷器品种之一。一般指形体高大的大口器。但有时人们也称一些明显为瓶或罐的器物为尊,一是其用来盛酒,而尊的本意就是盛酒器;二是以尊称谓更显文雅。

彝是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一般为方形或长方形,有盖,盛行于商代时期。

文章标签: 纹饰 夔纹

猜你喜欢

荣簋
嬴霝德鼎
蝉纹觯
四虎钟
太师虘簋
大鼎
免尊
鲁侯尊
趩尊
师旂鼎
扬簋
杜伯鬲
母癸甗
鄂叔簋
卫始豆
小克鼎
虎父乙鼎
颂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