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旂鼎,高15.8厘米,口径16.2厘米,重1.92kg。

鼎圆浅腹,腹倾垂,二直耳,三柱足。颈饰一周长身分尾垂嘴的鸟纹。

器内壁铸铭文8行79字:

唯三月丁卯,师旂众仆不

从王征于方雷。使厥友引

以告于伯懋父。在『0016』,伯懋

父迺罚得、顯、古三百锊。今弗

克厥罚,懋父令曰:“义『0017』,

『0018』厥不从厥右征,今毋『0017』,

其又内于师旂。”引以告中

史书,旂对厥『0019』于尊彝。

(仆:指师旂管辖的一些人。友:这里指同事或下属。内:交纳、上缴。这里指交纳一定的罚款。)

铭文大意是:这是三月的丁卯日,师旂因为他属下的许多仆官不跟王去征方雷,派了他的属僚引把这件事告到伯懋父那里。说:“在『0016』的时候,伯懋父曾罚得、显和古三百锊,现在没有能罚”。伯懋父命令说:“依法应该放逐像这些不跟右军一起出征的人,现在不要放逐了,应该交罚款给师旂”。引把这件事告知中史写下来。师旂对扬这个判词,铸这件彝器。(唐兰释文解说)

这件铜器铭文记录了西周中期军法处罚事件,反映了当时的法律制度,是研究法律史的珍贵资料。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一种,原为食器,用以烹煮或盛放肉食,后逐渐成为祭祀、征伐、丧葬等活动中陈设的一种礼器。同时,鼎也是贵族进行宴飨、祭祀等礼制活动时最重要的礼器之一,所谓“钟鸣鼎食”,即指代贵族。此外,鼎也被作为王权的象征,《左传》宣公三年记楚庄王问鼎中原,即窥视中原王权之意。鼎数目的多寡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别。即: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

剑脊两旁称为“从”。地名。

地名。

货币发展时期阶段,金属称量的单位。

法律术语,判决词。

1.盛酒器。作为随葬礼器往往与卣或方彝相配,流行于商代至西周中期。

2.陶瓷器品种之一。一般指形体高大的大口器。但有时人们也称一些明显为瓶或罐的器物为尊,一是其用来盛酒,而尊的本意就是盛酒器;二是以尊称谓更显文雅。

金文中,尊是双手捧酉(盛酒器)的象形,尊彝是青铜器中祭祀礼器的共名。

彝是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一般为方形或长方形,有盖,盛行于商代时期。指史官。中国佛教对释迦牟尼的简称。后又泛指佛教,如释教、释氏、释子、释典等。东晋僧人道安更以释为姓,开中国汉族僧尼称释之先河。

猜你喜欢

仲壶
虎簋
『0073』比盨
『0220』簋
刖人鬲
『0018』钟
叔上匜
有盘鼎
叔卣
鲁侯尊
追簋
段簋
小克鼎
格伯簋
齐侯匜
寓鼎
虢叔旅钟
豆闭簋
0.14299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