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石长方砚,明隆庆,长9.8厘米,宽9.5厘米,厚2.5厘米。清宫旧藏。砚端石制成,长方形,色青紫黑,砚面有青花、焦叶白及火捺纹。砚左侧镌刻阴文楷书“隆庆辛未(隆庆五年,1571年)孟冬识”,其下署一阳文篆书印。砚右侧镌阳文楷书:“划石骨出云腴,供吾翰墨,砺我廉隅。”下署“弇州山人”四字。砚背面镌阴文隶书“直以方,虚能受墨,动如静,静则寿”,且署“彭年”篆书方印。此砚与墨两锭、笔两支、铜水丞、铜勺共装于一紫檀木匣内,组合成套。砚石为旧坑端石,细腻莹润,且具确切年款,极为少见。端石产在广东省肇庆市东南烂柯山西麓端溪水一带。肇庆古称端州,此处石料制成砚台称之“端砚”。端砚是我国四大名砚之首,是著名的实用工艺美术品。用于书画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自唐宋时即已开采端石制砚。各岩坑所产砚石特点各异,有著名的青花、胭脂晕火捺、蕉叶白、石眼等天然纹理。端石制砚石质之细以达到“温润如玉、眼高而活、分布成象、磨之无声、贮水不耗,发墨而不损毫者”为佳品。

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因蓝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属釉下彩。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篆刻的一种方式,即把印文镌成凹状,在纸上钤盖时印文是白色,因而又称为白文。

篆刻的一种方式,即把印文镌成凸状,在纸上钤盖时印文是红色,因而又称为朱文。

彭年(1505—1566年),字孔嘉,号隆池山樵,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少与文徵明游,以词翰名世,人称长者。著有《隆池山樵集》。文房用具之一,用以贮水,器形大多口底相若,扁腹。两晋时期烧制的青釉水丞有蛙式者。唐代越窑烧制青釉水丞,有蛙、蟾蜍式。长沙窑则烧制釉下彩及三彩水丞。明清时期景德镇窑烧制了各式水丞,有青花、釉里红、五彩、粉彩、天蓝釉、粉青釉、红釉、仿官、仿哥釉等品种。除瓷制外,还有玉制水丞。

紫檀木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木材之一,主要产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广东、云南等地有少量出产。其木质坚硬,体重,入水即沉,没有疤痕,呈紫黑色。紫檀木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故极珍贵。紫檀木的纹理纤细浮动,变化无穷,其色调深沉,显得稳重、大方、美观。《博物要览》称:“新者色红,旧者色紫,有蟹爪纹,新者以水浸之,可染物。”我国古代使用紫檀木制作器物历史悠久,东汉末年已见于记载,唐代宫廷中亦有使用紫檀木的记载。至明代,紫檀木更是受到皇家的宠爱。清代,紫檀木大量进入宫廷中,为内务府造办处用于制作清宫家具及文玩之器的必备材料,同时一些富商大贾之家也多使用名贵的紫檀木制造家具及生活用品。

文章标签: 青花 我国 紫檀木 砚石 端石

猜你喜欢

与庭院场面的刷架
端石雕九龙云从砚
老坑云纹大圆砚
铜蹲狮形砚滴
黄杨木雕董其昌书诗笔筒
萩蝶蒔絵手箱
红漆描金夔凤纹管兼毫笔
古狻猊墨
澄泥风字砚
竹雕老人挖耳图笔筒
龙生九子条形墨
古桃州风雨端砚
程君房墨出青松烟圆墨
金凤元珍珠香墨
程君房蟠螭纹圆墨
朱之瑜款紫檀木六合同春笔筒
程君房千岁苓圆墨(黑色)
紫檀镂雕松下老人图笔筒
0.14022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