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蚌池松花石砚,清,长17.5厘米,宽11.5厘米。清宫旧藏。砚松花石制,长方形。石呈绿色,其上隐隐显现刷丝般的纹理。砚面上部嵌蚌壳一块为砚池,周围浮雕海水祥云纹,两螭穿游其间,寓寿山福海之意。砚面中下部平坦,开出墨堂为受墨处。砚背阴刻楷书:“寿古而质润,色绿而声清,起墨益豪,故其宝也。”文末阴刻“体元主人”、“万几余暇”连珠印。砚盒黄色,亦为松花石制。盒面嵌玻璃,周边雕饰夔龙纹。松花石本名“乌拉玉”,亦称“松花玉”,产于东北的松花江畔,初为砺具,因其产地为满清始祖发祥之域,圣祖康熙擢其为砚材,并撰《制砚说》以志此事。此后制作松花石砚遂成清代宫廷定制。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多有制作,嘉庆、道光两朝以后,松花石砚的制作日渐衰落。指松花江石,本名“乌拉玉”,又称“松花玉”,出自东北松花江畔。因其产于清朝始祖的发祥地,故清圣祖康熙选用此种石料为宫廷御用砚材,并撰《制砚说》以志此事。此后,制作松花江砚遂成为清代宫廷的定制。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松花江砚制作数量较多,至嘉庆、道光朝以后则停止采伐松花江石。砚面贮墨汁处,或称墨池,多为深凹小池。砚池多有富于装饰性者,以安排之巧、形状之奇或纹饰雕刻取胜。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

阴刻:将图像、文字以凹陷形式雕刻。夔,古代传说中一种奇异的动物,似龙,一足。《庄子·春秋》中记载:“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夔纹即这种独脚龙的侧面图案。玉器上的夔纹,最早见于商、西周时期,多见于彝器上。夔纹在玉器上出现的时间很长,自商、周至今,一直在玉雕工艺纹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在战国和汉代尤为兴盛。玉器上的夔纹线条比青铜器上的柔和,阴刻线除单线外,也有双刻线。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

文章标签: 夔纹 玉器 松花江 雕刻 工艺 纹饰 康熙 砚池 浮雕 砚面 松花 石砚 松花石制 制作 宫廷 松花玉

猜你喜欢

菊花石秋潭菊形砚
仿明仁殿画金如意云纹粉蜡纸
澄泥石渠砚
水晶古琴式镇纸
项元汴铭端石抄手砚
描金彩漆天保九如御墨
叶玄卿世藏真赏定武兰亭圆墨
松花江石海水龙纹长方砚
碧玉凤鸟形砚滴
歙石瓶池长方砚
“雍正年制”松花江石砚
端石流云吐华日随形砚
万斯同铭端石瓜式砚
紫色描金粉蜡笺
顾二娘款洞天一品端砚
端石云纹砚
黑漆描金管黄流玉瓒紫毫笔
卢葵生款漆砂砚
0.07734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