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石井字大方砚,清乾隆,长32.5厘米,最宽32.5厘米,厚6.5厘米。砚歙石制,方形,石色黝黑,石质细腻。砚面中央围绕方形砚堂周环成渠,呈井字形,砚堂外围及砚边上分布河图纹。砚背光素,显出石质的润泽,底内深凹方形覆手。此砚砚体宽大,古朴厚重,制作精良。砚的中心研墨处。为砚较为空白开阔的部位,又称墨堂、砚心。此处便于研墨,利于旋转,易于运动。砚的实用价值即视砚堂处石质的好坏而定。

《易·系辞》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传为《易》的来源。古人又有圣王尧或禹受河图的故事,以河图洛书为帝王、圣者接受天命的祥瑞之征。背光指佛、菩萨像背后之光相,常作火焰纹,火焰象征佛、菩萨之智慧。大至分为项光(又称头光)和身光(又称举身光、舟形光)二种,其形式依时代、地方、佛菩萨的种类而有所不同。

砚背凹入便于手掌承托的部位称覆手。

文章标签: 石质 方形 菩萨 研墨 覆手 部位 砚堂

猜你喜欢

遂初堂印笺宣纸屏
碧玉竹节式砚
求是堂款兰亭墨
五彩长方形瓷暖砚
彩漆花卉紫毫笔
松花江石桃式砚
兰亭修褉白御墨
御制棉花图诗墨
斑竹管玉笋笔
汪斗山款麝香月墨
菊花石祥云龙纹砚
青玉绳纹管提笔
叶公侣乐志图墨
竹管大霜毫笔
曹素功紫玉光墨
汪心农菊香膏墨
端石瓜田砚
铜笔架
0.16579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