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修褉白御墨,清乾隆,长16.2厘米,宽8.4厘米,厚2.2厘米。白色有裂。一面上方有楷书“御墨”两字,中间为楷书“乾隆丁巳年(1737年)制”六字,下方为“兰亭修禊”印一,皆填金。一面为“兰亭修禊”图。此墨一套共二十六锭。白墨是一种比较罕见的墨品,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卷五《墨谱》载:“近黟,歙间有人造白墨,色如银,迨研讫,即与常墨无异,却未知所制之法。”到了清代,《古今图书集成》中《述古书法纂》又载:“徽州人造白墨,其色如银,研讫与众墨无异。”乾隆时期御书处墨作均彩墨制作。从乾隆四年的彩墨制作中或许能有一些了解。如“四年,六月二十八日,太监毛团高玉交,彩金墨大小二十六锭,白色墨大小二十六锭,黄色墨大小二十六锭,绿色墨大小二十六锭,青色墨大小二十六锭,黑色墨大小二十六锭,红色墨大小二十六锭,传旨着配有抽屉箱内,钦此。…..十一月初十日,白世秀将摆得七色墨一百八十二锭,交太监毛团胡世杰、高玉呈览,奉旨着内廷讨箱子盛装钦此。……配得糊锦绫里紫檀木盘十件装在洋漆箱内,上刻“天章宝露”签,随象牙牌子一件持进交太监毛团呈进讫。”从中可知,乾隆初年彩墨制作形式的丰富多样。“兰亭修褉”是指东晋永和九年(353年)暮春三月初三日,诗文书法俱善的王羲之与当时的贵庶名流谢安、孙绰等40余人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的兰亭相聚,行古时袚褉之礼,即借助溪水的流动,使酒觞顺势而下,觞至人前,必须赋诗一首,否则罚酒三觞。聚会后,将众人的诗作集于一处,王羲之援笔写下艺术性与思想性俱佳的、脍炙人口的《兰亭序》。占卜日期。殷人记日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从甲子到癸亥,六十干支一轮回。本版第二句卜辞省略了占卜日期。

清代内务府下属机构之一。原名文书馆,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改名御书处。主要负责摹刻、刷拓皇帝御制诗文、法帖手迹,并制造墨、朱墨等用品,下设刻字作、裱作、墨刻作、墨作。由皇帝特简亲王或大臣总理,下有兼管、库掌、匠役等共百余人。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改归武英殿修书处管理。广义即为宫廷。紫禁城范围内可统称内廷或大内。狭义讲即为宫廷后部帝后生活区。紫檀木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木材之一,主要产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广东、云南等地有少量出产。其木质坚硬,体重,入水即沉,没有疤痕,呈紫黑色。紫檀木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故极珍贵。紫檀木的纹理纤细浮动,变化无穷,其色调深沉,显得稳重、大方、美观。《博物要览》称:“新者色红,旧者色紫,有蟹爪纹,新者以水浸之,可染物。”我国古代使用紫檀木制作器物历史悠久,东汉末年已见于记载,唐代宫廷中亦有使用紫檀木的记载。至明代,紫檀木更是受到皇家的宠爱。清代,紫檀木大量进入宫廷中,为内务府造办处用于制作清宫家具及文玩之器的必备材料,同时一些富商大贾之家也多使用名贵的紫檀木制造家具及生活用品。

文章标签: 兰亭 宫廷 乾隆 毛团 白墨 我国 紫檀木 钦此 诗文

猜你喜欢

莘田款端石东井砚
碧玉凤鸟形砚滴
雍正款松花江石砚
歙石蕉叶砚
鸡翅木管刻御制诗蔷薇花紫毫笔
兰亭修禊绿御墨
澄泥乾隆御制赏砚
珊瑚色开化纸
万斯同铭端石瓜式砚
御制淳化轩刻画宣纸
澄泥仿宋玉兔朝元砚
汪节庵书册式墨
端石三龙戏珠砚
御笔题画诗墨
端石双龙砚
褐色虎皮宣纸
竹管兰亭真赏紫毫笔
汪斗山款麝香月墨
0.07934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