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箫竹质,为清代宫廷乐器之一,是一种单管竖吹的边棱音气鸣乐器。其管身上端以竹节封口,口之边缘开一半椭圆型吹孔,管身开有六个按音指孔,五孔前出,一孔后出;下方另有两个出音孔,相对旁出。管之底端为开口。
清宫之箫有两种体制:其一为姑洗箫,其二为仲吕箫,应十二月之阴阳月份用之。此箫通体髹朱漆,朱漆之上用金粉描绘三条云龙纹饰,并以黑漆圈边。管身自上而下束有五道丝箍。其出音孔上原垂五彩流苏,现已失。
据清代文献记载,龙箫主要作为合奏乐器,用于各种坛庙祭祀和殿陛朝会等中和韶乐中,因使用的场合不同,数量有所增减。清代宫廷所用之龙箫是继我国传统的洞箫发展而来的,无论其选材、制作、纹饰以及使用等都极为考究。在管端开有吹口,演奏时以气流冲击吹孔边棱而产生振动,激发管内空气柱振动发音。姑洗本是律高名称,姑冼箫则表示此箫的主调音为姑冼。其与仲吕相差半个音程。我国古代将十二律划分为律吕阴阳两大属性,对应于十二月份。在十二律中姑冼属单律之阳,故姑冼箫阳月之时用之。清代宫廷选择姑冼与仲吕两律作为箫的两种体制,是要在十二律中形成阴阳之变,又避免出现变化音所带来的不良后果,这样姑冼与仲吕之间相差半音的特点就很自然地被加以运用,从而很巧妙地达到箫之体制与阴阳月份相适应的目的。
仲吕本是律高名称,仲吕箫则表示此箫的主调音为仲吕。其与姑洗相差半个音程。我国古代将十二律划分为律吕阴阳两大属性,对应于十二月份。仲吕属双吕之阴,故仲吕箫逢阴月用之。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彩瓷品种之一。“五彩”意为多彩,且一般来说,其中必含红彩。在已高温烧成的白瓷或已绘局部图案的青花瓷上以红、绿、黄、紫、黑、蓝等彩描绘图案纹饰,再经彩炉低温烧成。再配以其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按生产工艺之不同,通常人们将五彩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大类。
五彩是在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宣德时已有五彩,但明代釉上彩以红、绿、黄三色为多,嘉靖、万历时期的官窑釉上彩瓷,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称青花五彩。清康熙朝发明了釉上蓝彩、金彩和光亮如漆的黑彩,使釉上五彩成为彩瓷的主流。自雍正朝始,粉彩盛行,五彩只作为仿古瓷少量生产。五彩烧成温度略高于粉彩,不如粉彩般有柔软感,故又称“硬彩”或“古彩”。
中和韶乐在清代乐制中的规格最高,被儒家看成是教化、统治人的工具,因而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备至的宫廷雅乐。中和韶乐主要用于郊庙祭祀和朝会典礼。演奏乐器包括:鎛钟、特磬、编钟、编磬、建鼓、篪、排箫、埙、箫、笛、琴、瑟、笙、搏拊、柷、敔、麾等,全部乐器使用材料包括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即八音俱全,符合古代儒家“大乐与天地同和”的礼乐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