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地团夔龙寿字蔓草纹锦男帔,清乾隆,身长134厘米,两袖通长212厘米,下摆宽110厘米。

帔直领,对襟,阔袖,领下缀素缎带两条,衬绿色暗花绸里。锦面为六枚缎纹组织地,纹饰以蔓草与八合团寿构成龟背骨架式,龟背内填以团形四夔龙,组成四方连续纹样,每两排为一循环单位。纹样设色有深蓝、月白、墨绿、草绿、粉红、红、白色,并用扁金线勾边,金彩交辉,华美艳丽。锦面织造工艺精致,运用了通梭、长跑梭织造技术。即使在乾隆时期宫中所藏之织绣贡品中此帔也是不多见的精品。

帔的衬里加盖“如意”、“同春”、“景山头学”、“景中学”、“外库”等墨印。这些印记应为乾隆时期宫中戏班演戏穿用时所加盖,亦是演戏的场地、戏班机构以及戏衣所藏库房的印记。夔,古代传说中一种奇异的动物,似龙,一足。《庄子·春秋》中记载:“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夔纹即这种独脚龙的侧面图案。玉器上的夔纹,最早见于商、西周时期,多见于彝器上。夔纹在玉器上出现的时间很长,自商、周至今,一直在玉雕工艺纹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在战国和汉代尤为兴盛。玉器上的夔纹线条比青铜器上的柔和,阴刻线除单线外,也有双刻线。

服装开襟形式之一,衣襟于前身正中竖直对开。中国古代织物颜色名。不同时期深浅略有不同,基本介于淡蓝与中蓝之间。

官名。明清江南织造官署的主官。掌理织作“上用”和“官用”绸缎布匹事务。明代由提督太监出任。清代选派内务府司官担任,称织造监督。驻江宁(今南京)、苏州、杭州等三处,每处一人。统属于内务府总管大臣,由缎库郎中具体负责考察评定。织造在驻地以钦差官身份出现,与地方最高长官平行;并且充当“圣上”的耳目,密报所在地方官声民情,往往由皇帝亲信出任。总成制作之工。

织造术语。在织造匹料正面的显花部位时,彩纬露于织料正面,在不显花的部位彩纬则织进料的背面,与一根地经绞织而形成彩条状,因此织料薄厚均匀。织造术语。是指从开机到落机都参与织制的线梭,如地纬梭。长跑梭使整匹织料整体效果呈现出的色彩既有变化又有统一。印名。“如意”指承德避暑山庄的如意洲“一片云”戏台。民籍戏班名称。民籍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与周春奎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组成“同春”班。谭鑫培曾为清内廷供奉。戏衣上加盖“同春”铭记,表明此戏衣很可能为谭鑫培和同春班进宫承应戏差时穿用。清宫南府戏班的铭记。景山本为位于紫禁城正北的皇家苑囿名称,在此则为乾隆所设的与南府并行的演戏机构名称。乾隆南巡时,江南优伶的演技使其耳目一新,故特命地方官员选送名伶入宫。大批苏、扬名伶入宫后被安排在景山居住和习艺,以别于由太监组成的“内学”。景山设有外头学、外二学、外三学及其它一些部门,与南府共同承应宫中演戏。

清宫南府戏班的铭记。存放宫中戏班“行头”的库房。

文章标签: 乾隆 戏班 南府 织造

猜你喜欢

银烧蓝葵花式墨盒
广珐琅嵌玻璃钻鞘刀
栽绒洋挂毯
描金花玻璃瓶装鼻烟
童子抱鱼吊灯
人参枇杷膏
铜镀金八仙寿星如意
沉香木如意
泥制猪
白套红玻璃鼻烟壶
白绒里热河蒙古包帘罩
银彩漆花卉纹镇尺
巴尔撒末油
栽绒黄地花卉地毯
画珐琅花果蝶烟壶
益智穿线板
铜蒸溜器
木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