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青色四团龙纹织金缎袷衮服,清早期,身长87厘米,两袖通长110厘米,袖口宽20厘米,下摆宽85厘米,左右开裾长39厘米,后开裾长30厘米,前后团花直径25厘米,两肩团花直径24厘米。清宫旧藏。衮服圆领,对襟,平袖,左右及后开裾。采取二色金线的装饰方法在石青色缎地上织四团金云龙纹样。衮服内衬月白色水纹暗花绫里,襟缀铜鎏金錾花扣四。此为清代早期皇帝穿用的礼服。此褂捻金匀细,二色金的晕色使纹样层次分明,织造工整,风格严谨庄重。一种身尾卷曲的龙形纹样。此纹饰仅见于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上,它存在的时间较短,是青铜器断代的重要依据。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以缎组织为基础组织,以金线为主体表现,大量用金的丝织品。

亦称库金,是清代宫廷御用品,因织成后要交清宫内务府存放于缎库而得名。纹饰多为金线织出的显花,但有时也使用银线。不论织金、织银,同属一类品种。织金有织金锦和织金缎之分。古代皇帝及上公的礼服。中国传统纹饰之一。凡呈圆形的图案谓团花,常见的有团龙、团鹤、团螭、团花蝶等。

服装开襟形式之一,衣襟于前身正中竖直对开。中国古代织物颜色名。不同时期深浅略有不同,基本介于淡蓝与中蓝之间。

古代金属工艺装饰技法之一。近代称“火镀金”。此术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汉代称“金涂”或“黄涂”。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而金则附着于器面不脱落。

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用小锤敲击各种大小不同的金属錾子,在金属表面留下錾痕,形成各种不同的纹理,使单一的金属表面产生多层次的立体装饰效果。此种工艺始于春秋晚期,盛行于战国,至今依然为匠师们沿用。

官名。明清江南织造官署的主官。掌理织作“上用”和“官用”绸缎布匹事务。明代由提督太监出任。清代选派内务府司官担任,称织造监督。驻江宁(今南京)、苏州、杭州等三处,每处一人。统属于内务府总管大臣,由缎库郎中具体负责考察评定。织造在驻地以钦差官身份出现,与地方最高长官平行;并且充当“圣上”的耳目,密报所在地方官声民情,往往由皇帝亲信出任。总成制作之工。

文章标签: 皇帝 衮服 装饰 内务府

猜你喜欢

香黄缎暗云龙织金团龙龙袍(拆片)
明黄色八团云龙寿字妆花缎女夹龙袍
金累丝花囊
蓝色八团彩云金龙妆花纱袷袍
金龙形帽顶
大红水波纹羽纱单雨衣
黄缎妆花云龙纹女绵褂
明黄色绸绣绣球花棉马褂
石青纱妆花云蟒纹单朝袍
孔雀羽穿珠彩绣云龙吉服袍
蓝色暗花缎拉锁绣荷花山水纹绵袜
石青缎银鼠皮行服褂
砗磲顶皮吉服冠
明黄色绸绣云龙棉袜
石青二则团龙暗花缎夹朝袍
黄色云龙妆花缎袷朝袍
油绿色素缎袷行服褂
大红色缎绣花卉彩帨
0.13750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