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青色纱缀绣八团夔龙拱寿纹绵褂,清嘉庆,身长133厘米,两袖通长162厘米,袖口宽21厘米,下摆宽122厘米,左右裾长82厘米,后裾长75厘米。清宫旧藏。此褂圆领,对襟,裾三开,平袖。以石青色团龙杂宝纹暗花实地纱为面,月白色菊花博古纹暗花实地纱衬里。全身缝缀石青缎地绣夔龙拱寿缠枝牡丹纹补子八团,其中前胸后背和两肩各一团,下襟前后各二团。纹样色彩清雅,绣工精美。每团图案中纹样丰富,但布局繁而不乱,紧凑而协调。尤其是二夔龙之恣态为翘尾在上,俯首在下,与寿字交相缠抱,两夔首双双同顶金寿字,造型生动逼真,设计十分巧妙,极富装饰意趣。据《大清会典》规定,这种女用吉服褂是以不同的纹样来辨别等级的高低。此褂饰八团双夔拱寿纹,较后妃吉服褂所用纹样“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襟行龙四”、嫔吉服褂所用纹样“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襟夔龙四”及皇子福晋吉服褂所用纹样“五爪正龙四团,两肩前后各一”的等级为低,系皇孙福晋穿用的吉服褂,穿于吉服袍之外。领口系黄条,上墨书:“嘉庆四年五月初九日收敬事房呈览石青纱缀绣八团夔龙寿字绵褂一件”。夔,古代传说中一种奇异的动物,似龙,一足。《庄子·春秋》中记载:“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夔纹即这种独脚龙的侧面图案。玉器上的夔纹,最早见于商、西周时期,多见于彝器上。夔纹在玉器上出现的时间很长,自商、周至今,一直在玉雕工艺纹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在战国和汉代尤为兴盛。玉器上的夔纹线条比青铜器上的柔和,阴刻线除单线外,也有双刻线。

服装开襟形式之一,衣襟于前身正中竖直对开。由古代一些常用的吉祥物所组成的纹饰。通常有珠、钱、磬、祥云、方胜、犀角杯、书、画、红叶、艾叶、蕉叶、鼎、灵芝、元宝、锭等。

清代的一种暗花纱织物。无纹饰的地部为平纹交织,密度较大,显花的部位为左右两根经线相纠绞交织,密度较小,形成纱孔,虽为单色,也能显露出纹饰,故称实地纱。

中国古代织物颜色名。不同时期深浅略有不同,基本介于淡蓝与中蓝之间。

以多种古代器物如古铜器、古玉器、古瓷器等为图形作装饰的纹样叫博古纹。中国传统装饰花纹之一。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枝叶相互缠绕,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统一中寓变化。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

书名。简称《清会典》。清官修政书。康熙时初修,雍正、乾隆、嘉庆、光绪各朝迭加续纂。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成书一百六十二卷;雍正十一年(1733年)成书二百五十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成书一百卷;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成书八十卷;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成书一百卷。采取“以官统事,以事隶官”的写法,以政府机构为纲,系以各种政事。各朝所修《会典》叙事时间相接,汇编清代各官衙的执掌、政令、事例及职官、仪礼等制度,为研究清代典制的重要资料。各书成书时均有殿本。记载一个朝代官署职掌制度的书。唐代时有《唐六典》,虽为六,实包括中央地方所有官署的体制。明清时改称会典,仍以六部为纲。清又有会典则例与会典并行。一种中国古代传统图案,又称“跑龙”。龙的造型特点是,龙头向前,尾在后,头为侧面,四肢两前两后、各为一蹬一伸。对满族王公贵族妻子的称呼,实为汉语中“夫人”的满语音译。福晋有嫡、侧之分,正妻称“嫡福晋”,妾称“侧福晋”。

吉服袍,包括龙袍和蟒袍,在皇帝生日、年节等喜庆日子穿用。龙袍惟皇帝可穿用,列十二章,绣金龙九条,间饰五彩云蝠,下摆饰八宝立水,款式为圆领右衽大襟,四开裾,马蹄袖口,窄袖加接袖。蟒袍为皇太子、皇子、亲王及亲王世子穿用,又称花衣,饰四爪蟒九条,依等级分别用杏黄、金黄、石青等色地。

清内务府所属管理太监事务的机构。康熙初年设立时称敬事房,雍正初年改称宫殿监,然旧名仍存。宫殿监办事处在乾清宫南庑,此乾东三所之敬事房当为另一办理日常事务之所,此处还有敬事房库房,收贮外国、各藩、各地贡物等。

文章标签: 图案 夔龙 纹饰 会典

猜你喜欢

明黄色八团云龙妆花缎袷褂
白地织金胡桃纹锦
染骨镶石领约
黄熏皮行裳
黄缎织金团龙袷袍
金镶珠宝帽顶
石青龙凤勾莲暗花纱描金云龙单朝袍
黄缎妆花云龙纹女绵褂
黄色八团彩云金龙妆花纱单袍
栽绒古铜色蓝卍字边米黄地勾莲毯
黄色云龙妆花纱织金袷龙袍
栽绒金银线边地莲枝地毯
石青缎银鼠皮行服褂
蓝色漳绒串珠云头靴
栽绒金地蓝色团蝠纹毯
大红水波纹羽纱单雨衣
明黄色大洋花纹金宝地锦
香色绸绣花手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