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图》是五代画家卫贤创作的一幅绢本淡设色中国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

该画作是五代画家卫贤的代表作品,此图原著收录于《宣和画谱》中,名为“梁伯鸾图一”,为卫贤所作《高士图》组画之一, 原图共六幅,画有黔娄先生、楚狂接舆、老莱子、王仲孺、于陵子和梁伯鸾,但前五幅已佚失,仅剩下描绘梁鸿与孟光的这幅。 [1]  该画作集山水、人物、建筑画为一体,手法准确精细。

画作内容

画面景物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描写细致、刻画入微,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竹树相杂,溪水环绕景物丰富,是全画的重点。上部以远山巨峰为中心,挺拔峻厚配以群峦平远山岭,既道出人物所处自然环境,又暗喻人物气节高迈;展卷伊始,这一部分尤为触目,一种豪壮、高逸之境意油然而生,当读者思路引入厅堂后,更悟出“高士”本意。上、下两部分之间以中景山脉斜坡由近至远有机相联,浑然一体。画卷的下半部分有嶙峋的怪石,盘屈的老树,茂密的青竹,清泛的溪水环绕着一座庭院。 [2] 

本幅无款识,卷前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书标题“卫贤高士图梁伯鸾”。 [1] 

创作背景

此图描绘的是汉代隐士梁鸿和其妻孟光“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故事。据传梁鸿年少孤贫时不与他人共食,有一次他的邻居先做好饭后,叫他用热锅做饭,省些麻烦,他却回答:“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遂熄灭了灶火重新点燃。成年后博览多通,娶同县女孟光,相貌丑陋而颇有修养贤德。夫妇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后章帝闻其名欲召之,梁鸿又隐姓埋名依为人佣工春米。每归,孟光为他具食,总是举案齐眉送上,以示敬爱。梁鸿感之,遂居家潜心闭户著书。梁鸿字伯鸾,所以此图又名《梁伯鸾图》。 [2] 

艺术鉴赏

主题

画中梁鸿端坐榻上,两手平放于盘坐的双腿上,面前一竹案,书卷横展,看得出主人公正潜心于学问。孟光恭恭敬敬地双足跪地,举着盘盏,递向案上。盘盏在画中是一点题道具,作黑红两色,十分醒目。它的位置正当孟光前额和梁鸿桌案之间,恰是道出了“举案齐眉”的典故。梁鸿与孟光神色严肃,表情诚恳,显示了布衣粗食的高人隐士的精神境界。 [2] 

构图

画家把梁鸿的居所安排在山环水绕的大自然中,全幅图上半部分巨峰壁立、远山空茫,下半部竹树蓊郁、溪水潺潺,人物活动在画面中部,恰是观者的视觉中心。 [1] 

技巧

该画作集山水、人物、建筑画为一体。以界画法描绘的屋舍准确、精细,山石及树木多用平笔密集皴擦,近树精心勾画,远树则勾点结合,重在以墨色由淡至深层层烘染,显得质感凝重,并能表现出一定的透视感和纵深关系。石凹处的浓墨千点,则为画家的独创手法。水流的勾线柔和顺畅,绵密有序,恰如微波皱起。 [1] 

名家评价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博士王鲁豫:“庭院表现以界画功力见长,结构布置来龙去脉皆交代得清清楚楚。厅堂作瓦顶砖基,横平竖直,符合透视法,细微末节均不含糊。厅堂之外,竹篱作墙,竹扉半掩,后院傍水处围以木栅。这些均从生活中来,简朴而整洁地叙述出隐士的生活。柱楹的红色在青绿包围中焕然而出,点明中心所在。” [2] 

后世影响

该画作是能见到的传世卷轴画中,年代最早的以界笔“植柱构梁”的建筑画迹之一。 [1] 

历史传承

该画作宋代藏于内府,清乾隆朝入内府,清亡后散入民间,商贾几经转手后售与北平(今北京)伦池斋主人靳伯声,后被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 [3] 

重要展览

2002年11月30日至2003年1月6日,为庆祝上海博物馆五十周年馆庆,《高士图》在由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联袂举办“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中被展出。 [4] 

作者简介

卫贤(生卒未详),五代南唐画家。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南唐后主李煜朝。为内供奉。初师尹继昭,后执学吴道子。善界画,长于楼观殿宇。盘车小磨。兼工山水,往往作巨石高崖,皴法不老,浑厚可取。画树木老干虬曲,竹丛繁密,很注意山石的整体效果与对比关系。


猜你喜欢

高士图
卫贤高士图卷
天下名山图(利) 册 唐卫贤栖霞道中图
八达游春图
阮郜阆苑女仙图卷
渔乐图
雪渔图
长江沿岸万里
冬季景观:渡轮的旅客
山鹧棘雀图
在室内室内的多情会议
亭子与数字
番騎图卷
雪竹图
巨然山水图轴
花园里的舞者和音乐家
溪岸图
白衣观音像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