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骑图》是元代画家创作的一幅出行狩猎画作。

作品绘边塞人马、骆驼行进行列,人物披裘戴高帽,以袖掩面,马匹步履蹒跚,展现出沙漠荒原风急天寒的气候环境。作品线条细劲流畅,具很高的艺术水平。明代都穆见其《番骑图》,赞日:“黄沙野蒿,鞭马疾驰,非余之目击,则也莫能知其妙也。” [1] 



画作内容

该画旧作五代契丹画家胡环笔,经徐邦达先生鉴定,画中妇女头戴的是元代蒙古人特有的“姑姑冠”,故此作无疑是元人之画。全卷画6人4马和2驼,作一字形排开,呈迎风出行状。画风粗简圆厚,设色简淡淳朴,表现了在北国大漠里蒙古族的风雪生涯。

是图无作者名款,有宋徽宗伪签,清乾隆皇帝于卷首书“吉光寒采”4字,又在幅上题诗两首,钤有清 梁清标“棠村审定”、乾隆5玺等26方玺印。

艺术鉴赏

细察此图,从人物装束及马和骆驼来判断,描绘的是蒙古贵族出行狩猎的情景。这幅作品描写狩猎中常见的一个生活片断。描写严寒季节,在塞北广阔漠野上,有一队整装的番骑正顶着刺骨朔风而行,最前面的两骑士似一男一女,均以袖遮盖着面部:其后为一位头戴高帽身穿红衣披的女子,手中牵着骆驼,低头弯腰蒙着口鼻在艰难行走;再后是双手穿入袖管的男子汉,他身后的一马匹很费力地缓步行走,此画尾末为一位满脸有须的长者,穿着裘皮,骑在马上,随着队伍冉冉前进。这里极其生动地描绘了塞北一带的生动景象,作者深刻地刻画了严寒的北方气候和人们不堪承受的情景,逼真生动地描写了北方少数民族严冬出行的风俗场面,一幕幕动人的场面,勾人心弦:此画作者善于抓住每一个瞬间动作,很灵巧地以不同动态传达出整个出行狩猎队伍的情绪和神态,可谓曲尽其态,刻画得深刻细腻,达到维妙维肖的境界,极富有生1舌情绪,为适宜善骑和狩猎,故在画家笔下所画的马匹和骆驼都比较清瘦。衣纹简括,运笔轻松自如。人物描写笔墨不多,刻画简略,但生动而有神。尤其人物面部的刻画更为传神,把神色劳累、寒不堪受及以袖掩面御寒的细节刻画得细致人微,用线细劲,着色较淡,较沉着,这与整个大气候(画面)的质朴画风相吻合。此卷无作者款印,引首有清高宗书“吉光寒采”四字。卷首黄绢前隔水处有宋徽宗瘦金体书“胡镶番骑图”五字,笔划弱劣,不是赵佶真迹。卷上有清高宗题跋一则,也对宋徽宗题宁提出疑问“却看晖首题五字,假藉瘦金赝鼎如。” [2] 

文章标签: 作者 骆驼 出行 狩猎 人物 画家 宋徽宗 面部 气候 画风 高宗 队伍

猜你喜欢

东丹王出行图
名画集真 册 五代李赞华射骑图
五代李赞华人马图 卷
花园里的舞者和音乐家
写生珍禽图
莲池水禽图
低平原的寒冷森林
花卉写生图册
在山上的寺庙
鲜花,水果,贝壳和昆虫
从岸上升的冬天山
阆苑女仙图
秋山晚翠图
五代传董元溪岸图轴
雪竹图
流动的水,松树的风
货郎图页
鸟和花
0.14162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