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雕荷花香筒,明代,通高23厘米,底径5.1厘米。器圆筒式,上下缘镶牛角,并有花梨木顶托。下端顶托有凸榫,与器身插接,上端顶托以蜡粘接。香筒满雕荷花,于方寸间经营安排,煞费苦心。花与叶的层次、位置、穿插、向背,繁而不乱,显示出高妙的匠意。踞于荷叶上的小小河蟹成为构图的点睛之笔,刻划生动细腻,增添了画面的趣味。筒身雕镂多至六重,与阴刻相配合,刀法圆熟,磨工精到,不露刀痕,具有明末竹刻的典型风格。此香筒的制作精益求精,却不流于琐碎卖弄,实为难能可贵。诸礼堂的《竹林脞语》中说明:“截竹为筒,圆径一寸或七八分,长七八寸者,用檀木作底簠,以铜作胆,刻山水人物,地镂空,置名香于内焚之,名曰香筒。”

此器还有很多碎片因腐蚀糟朽、完全矿化而无法焊接,或因碎片太小不能锉出焊口而无法焊接的,只有实施粘接。

粘接前首先要去除断口处的土及污物,尽可能将浮土和易脱落的锈壳清除。在粘接过程中,要使胶粘剂均匀地涂抹在界面上,使胶料完全溶入断面,胶粘剂必须呈液态,这样可使缝隙处完全粘合,达到理想的强度。如果涂抹不均,会产生气泡,使强度下降。为加强粘合力,也可在断面之间磨出沟,填充铜条进行粘接。阴刻:将图像、文字以凹陷形式雕刻。雕漆主要工艺之一。指刻完花纹后,打磨边缘,使器物光润圆滑而无棱角。明中期以前的作品大多施磨工,嘉靖、万历时期出现变化,锋棱显露,至乾隆时形成了刀锋犀利的一派风格,施加磨工的雕漆作品大大减少。


文章标签: 风格 作品 断面 荷花 磨工 香筒 胶粘剂

猜你喜欢

五彩人物文長方合子
明弧形木梳
楼閣山水人物箔絵螺鈿八角合子
香火持有人与景观学者
书籍的旅行篮子Traveling Basket for Books
花鳥螺鈿卓
杯子
紫檀雕荷叶枕
无名仲尼式琴
明竹雕荷蟹摆件
明 十五十六世纪 永乐款剔红菊花圆盘
圆柱形容器
无名落霞式琴
“犀牛角”杯
蜀王“霜钟”琴
徐渭铭、柯有榛书、吴光亨刻竹刻臂搁
竹雕蟠松杯
潞王“中和琴”
0.12352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