匏制饕餮纹炉,高10.4厘米,口径16.7厘米,足径15.8厘米。炉直口,丰肩,圆腹,足稍高。外壁肩部凸弦纹带内以轻巧的6瓣花为间隔,饰回形夔纹一周。腹部如意形开光中为二夔龙俯首相向的纹样,恰好组成一饕餮纹。而两如意开光之间填以结构相同的小如意,又予人清晰有致的层次感。炉有铜制扣口,并髹色漆,与匏体相谐。内壁髹黑漆。外底重圈内有阳文“康熙赏玩”四字款识。此炉造型规整大方,纹饰精美,是康熙时期仿古匏器中的代表作。传说中龙生九子,饕餮便是其中之一,特点是极其贪食。《说文解字》释其为:“饕,乃贪嗜财货饮食之意。贪食每较贪财为甚,以食盖财,故从食。餮,为大张其口以人财货纳饮食,故从飧声。”《吕览·先识》中说:“饕餮,恶兽名。古代钟鼎彝器,多琢其以为饰。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虽然饕餮纹大多铸于青铜器,但玉器、瓷器等上也有不少饕餮纹。有的作品只琢刻鼻以上的部分,无口与颏,寓意节食戒贪。

古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纹饰,在青铜器上呈现为凸起的横线条。大多数情况下,弦纹是作为界栏出现的。在陶瓷等器物上亦有专用弦纹装饰者。

我国传统的装饰纹样之一。夔,神话中形似龙的兽名。《庄子·秋水》中言:“夔怜蚿,蚿怜风。”释文:“夔,一足兽也。……其状如牛,苍色无角,一足能走,出入水即风雨,目光如日月,其音如雷,名曰夔。”

我国传统装饰技法之一。即为使器物上的装饰变化多样或突出某一形象,往往在器物的某一部位勾勒出某一形状(如扇形、蕉叶形、菱形、心形、桃形、圆形等)的空间,其内饰以图纹。

夔,古代传说中一种奇异的动物,似龙,一足。《庄子·春秋》中记载:“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夔纹即这种独脚龙的侧面图案。玉器上的夔纹,最早见于商、西周时期,多见于彝器上。夔纹在玉器上出现的时间很长,自商、周至今,一直在玉雕工艺纹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在战国和汉代尤为兴盛。玉器上的夔纹线条比青铜器上的柔和,阴刻线除单线外,也有双刻线。

篆刻的一种方式,即把印文镌成凸状,在纸上钤盖时印文是红色,因而又称为朱文。


文章标签: 饕餮 夔纹 玉器

猜你喜欢

匏制狮子戏钱纹蝈蝈罐
端溪梅花坑星云砚
紫檀百宝嵌牧羊图长方盒
札古札雅木碗
曹素功砚形墨
潘逢吉砚形墨
紫檀雕菊花“曲肱枕”臂搁
竹雕回纹活环提梁卣
蜜蜡象耳活环瓶
竹刻松瘿形小杯
匏制凸花纹盒
紫檀嵌玉十二辰图葵花式盒
伽南香福寿十八子手串
玛瑙树桩形花插
紫檀柄金瓦嵌宝石如意
紫檀嵌玉“一路平安”如意
匏制乾隆御题蕃莲纹碗
天然木羊
0.11855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