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雕出戟尊,清中期,通高17.3厘米,口径17.2厘米。

尊为竹根制成,敞口,扁圆体,足部外撇,圈足。其纹饰可分为三段,颈、足部两段纹饰简洁,分别饰扉棱四道。主体纹饰位于腹部,有扉棱将腹部分为四等分,均以回纹作地,上部两组凸雕夔龙纹,下部两组为兽面纹。

此尊造型仿青铜器。尊是古代酒器,商周时期比较流行。清乾隆时期拟古之风大盛,竹雕制品中仿青铜器是一大类。此类竹雕仿古器往往细节毕肖,总体上看却并不逼真,多在一件器物上杂糅了各个时代的典型器形及纹饰。陶瓷器形之一,系仿青铜器造型而来。宋代钧窑、官窑均有烧造,明洪武、嘉靖、万历时期沿袭。其出戟部位一般分布于颈、腹、足部三段。宋代出戟尊一般多四面出戟,而明正德等时期亦有两面出戟者。以青花品种为多,也有黄地青花者。器身凸起扉棱谓之出戟。青铜器上常见的一种装饰,一般为凸出的条状,将器物上连续的图案分割开来,后纯用于器物的装饰。家具上常用的纹饰之一,由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而来,寓意吉利深长,苏州民间称之为“富贵不断头”。在家具上,回纹主要作为边饰,用于边框、牙条、足端或束腰等处。家具上大量采用回纹见于清代。夔,古代传说中一种奇异的动物,似龙,一足。《庄子·春秋》中记载:“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夔纹即这种独脚龙的侧面图案。玉器上的夔纹,最早见于商、西周时期,多见于彝器上。夔纹在玉器上出现的时间很长,自商、周至今,一直在玉雕工艺纹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在战国和汉代尤为兴盛。玉器上的夔纹线条比青铜器上的柔和,阴刻线除单线外,也有双刻线。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兽面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怪兽的面部,将其刻画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纹饰称兽面纹。宋代的学者把兽面纹称为饕餮纹。

文章标签: 青铜器 纹饰 回纹 家具 器物 时期 夔纹

猜你喜欢

匏制团寿字六棱瓶
匏制勾莲纹圆盒
匏制蕃莲纹团寿字圆盒
竹雕兰亭图香筒
竹根雕采药老人
竹雕回纹活环提梁卣
竹刻太狮少狮
文竹夔纹海棠式两层套盒
竹刻缘生葡萄串
紫檀嵌玉镂雕缠枝莲纹圆盒
竹雕兽面纹扁壶
匏制蕃莲螭纹盖罐
紫檀木百宝嵌八仙图海棠式攒盒
端溪坑仔岩阮元摹刻石鼓砚一套十件(连漆盒)
竹刻牛背牧童
青金石雕瓜蝶鼻烟壶
棕竹七佛钵
竹雕饕餮纹三足双耳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