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角雕双螭柄仿古螭虎纹杯,清中期,高8.3厘米,口径9.4×6.9厘米。

角形略圆,色如浅栗,呈盂杯形。杯口沿微敞,一侧翻卷成流,腹部圆鼓,足部收敛,底内凹成高圈足,圆中见方。杯柄由镂刻的大小双螭构成,大螭上攀,小螭下行。上攀者双爪把住杯的口沿,头向杯内窥视,下行者后爪和尾仍勾住杯口,昂首耸肩,前爪趴在大螭的腰和尾上,双螭气势雄健,生动活泼。杯身犹如圆形的罐盂,并在略鼓的腹部以弦纹开光,浅浮雕夔龙纹三组。

此杯用非洲犀牛的后角制成,将角翻转倒置,截去顶尖部制成内凹的圈足,再利用犀角后端中空的特点剔清内壁,即成阔口敛足的盂形酒杯。

此杯造型秀巧,纹饰细腻,刀法简洁流畅,盈手可握,是清中期犀角仿古作品中的佳作。又名“奴角”,是生长在犀牛鼻额上的角,为一种含有碳磷酸钙、氨酸等化学成份,具有清热、解毒、定惊等医药效能之珍贵药材。中国古代常用作装饰品,宋以后多以之制犀角杯。

古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纹饰,在青铜器上呈现为凸起的横线条。大多数情况下,弦纹是作为界栏出现的。在陶瓷等器物上亦有专用弦纹装饰者。

我国传统装饰技法之一。即为使器物上的装饰变化多样或突出某一形象,往往在器物的某一部位勾勒出某一形状(如扇形、蕉叶形、菱形、心形、桃形、圆形等)的空间,其内饰以图纹。

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

夔,古代传说中一种奇异的动物,似龙,一足。《庄子·春秋》中记载:“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夔纹即这种独脚龙的侧面图案。玉器上的夔纹,最早见于商、西周时期,多见于彝器上。夔纹在玉器上出现的时间很长,自商、周至今,一直在玉雕工艺纹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在战国和汉代尤为兴盛。玉器上的夔纹线条比青铜器上的柔和,阴刻线除单线外,也有双刻线。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

文章标签: 犀角 纹饰

猜你喜欢

犀角镂雕莲纹杯
象牙雕古木寒雀图臂搁
象牙镂雕多层套球
象牙雕十八罗汉臂搁
文竹嵌竹丝长方盒
犀角雕螭水纹荷叶式杯
象牙管“万国来朝”紫毫笔
象牙镂雕花卉人物笔筒
牙雕梅竹草虫镇纸
染牙雕瓜蝶洗
犀角仿古雕活环光素匜
犀角雕瘿瘤纹杯
犀角雕莲蟹纹荷叶形杯
象牙雕童子牧羊
黄振效象牙镂雕小船
黄振效牙雕海水云龙火镰套
牙雕鹌鹑盒
朱三松竹雕人物笔筒
0.14174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