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角镂雕婴戏桂纹杯,清,高10厘米,口径17.4厘米-9.9厘米,足径5.4厘米-2.6厘米。此杯口部开敞较大,杯身瘦长,平底,器形端庄大方。内外壁打磨光滑,光素无纹,唯局部有细微的自然凹凸,似写意山岩状。杯鋬处镂雕桂树一株,生于石隙中,有三童子攀爬于其上。题材并不复杂,刻划却颇费功夫。一童位置最高,蹲踞于树干之上,一手揽抱树干,一手伸出拉住下面的同伴。而下面的小童背向而立,脸面扬起,只见其头顶,双手高举,足部猛蹬,奋力向上。另一童从旁侧枝干间探首而出,伸手抓住主干,似正招呼同伴。三小童姿势各异,衣纹细腻,人物的动态呼之欲出。其位置的布排约呈品字形,虽有远近之别,但相为呼应,加之树枝处理巧妙,因此从不同的角度观看效果不同。杯鋬的精雕细刻与杯体的大片留白形成实与虚、动与静的对比关系,匠心别具。又名“奴角”,是生长在犀牛鼻额上的角,为一种含有碳磷酸钙、氨酸等化学成份,具有清热、解毒、定惊等医药效能之珍贵药材。中国古代常用作装饰品,宋以后多以之制犀角杯。
1.雕塑的表现手法之一,即在浮雕的基础上,为了生动地表现物象,局部圆雕,使其脱离背景,形成镂空。
2.瓷器装饰技法之一,也称“镂花”、“镂空”或“透雕”。将装饰花纹雕空,形成内外通透的图案。此技法出现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后在瓷器纹饰上广泛使用。《太平御览》卷九五七引《淮南子》:“月中有桂树。”同书卷四引《虞喜安天论》:“俗传月中仙人桂树,今视其初生,见仙人之足,渐已成形,桂树后生焉。”是月桂之说,自汉晋以来即已有之,至唐人小说,又有吴刚伐桂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