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角镂雕山水人物杯,清初,高10.8厘米,口径16.1×9.4厘米。杯以亚洲犀角雕刻而成,应为清雍正时期所制。深褐色,杯口为连弧状的椭圆形,敞口,流部较宽大,小底。口沿内浮雕一大螭,螭首刻划得极为精细,毛发细若游丝,目光锐利,口微张,齿坚爪利,勇猛之极。流内沿雕一小螭,缩颈仰首,似欲跃出杯外。杯把为镂雕的松树干及山石。器身雕刻连贯的山景,松树、桐树、柏树和枫树交杂成林,古木参天。山间瀑布顺流而下,形成小溪,微风细浪,流水潺潺。山间石阶依稀可见,上端云雾弥漫,似通往人间仙境,颇见逸趣。器身刻划了三个人物,一小童先将两个包袱背过河并置于河边,之后手持树枝小心翼翼地牵引一行至河中的老者过河,对面一男子正挽起裤腿准备过河。此杯制作精细,工艺精良,其纹饰充满了自然的情趣。又名“奴角”,是生长在犀牛鼻额上的角,为一种含有碳磷酸钙、氨酸等化学成份,具有清热、解毒、定惊等医药效能之珍贵药材。中国古代常用作装饰品,宋以后多以之制犀角杯。

1.雕塑的表现手法之一,即在浮雕的基础上,为了生动地表现物象,局部圆雕,使其脱离背景,形成镂空。

2.瓷器装饰技法之一,也称“镂花”、“镂空”或“透雕”。将装饰花纹雕空,形成内外通透的图案。此技法出现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后在瓷器纹饰上广泛使用。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

游丝的形状像一盘微形发条,英文称balancespring“摆轮发条"”,因其外形犹如发丝,又称之为“发形发条”,中文译为游丝。

游丝按照旋转的方向可分为左旋游丝和右旋游丝。早期的游丝是由铁等金属材料制成,一般只有四五圈,内端固定在摆轮轴的内桩上,外端固定在摆夹板桩上。钟表上的游丝年代早的大多数采用磷青铜金属材料制作,年代近的普遍使用镍基合金,其主要成份有镍、铁、钛、锰、硅等。由于擒纵调速机构有不同的频率,所以对游丝的钢度、长度、宽度、厚度、均匀度和材料的弹性都有不同的规格要求。只有充分了解游丝诸方面的特性,才能更好地组装、调试和修复摆轮上的游丝。


文章标签: 游丝 浮雕 犀角 技法 雕刻 成份 纹饰 镂雕 人物

猜你喜欢

文竹刻花鞘象牙刀
犀角镂雕竹石纹杯
象牙镂雕双喜字“大吉”葫芦
胡允中犀角镂雕仿古蝉螭纹杯
牙雕松树形镇纸
犀角雕动物故事纹杯
文竹贴花方水丞
犀角雕松枝龙虎纹杯
象牙丝编织花鸟纨扇
犀角镂雕葵竹螭纹杯
犀角镂雕梅枝柄仿古兽面纹杯1
牙雕染色山水笔筒
象牙镂雕多层套球
编织象牙席
犀角仿古雕活环光素匜
犀角雕海水云龙纹杯
文竹嵌石双圈式三层盒
象牙雕葫芦形笔掭
0.14709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