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角雕山水人物杯,清中期,高13.9厘米,口径15.8×10.2厘米。

杯为亚洲犀角制,棕色。根据犀角的天然形状磨口切底,制成撇口缩足的觚形杯。采用镂刻与高浮雕技法,杯身一侧镂雕双树为柄,以西园雅集中的文聚图为题材,画面中山上林木葱茏,奇松、古柏、枫桐满植其间,或斜插或倒悬,或直耸或相拥,穿插掩映。山间溪流蜿蜒,小桥凌空平驾,景色清幽。16个人物分为8组,或坐卧饮酒,或站立相迎,或聚合谈论,或吟诗作画,奋笔疾书,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西园雅集”指北宋时期苏轼、黄庭坚等16位文人的一次聚会,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明清画家和雕刻家喜爱并经常采用的题材。这件雅集图犀角杯将16人不同的神情姿态表现得音貌毕现,是犀角雕刻的精品之一。又名“奴角”,是生长在犀牛鼻额上的角,为一种含有碳磷酸钙、氨酸等化学成份,具有清热、解毒、定惊等医药效能之珍贵药材。中国古代常用作装饰品,宋以后多以之制犀角杯。

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

1.雕塑的表现手法之一,即在浮雕的基础上,为了生动地表现物象,局部圆雕,使其脱离背景,形成镂空。

2.瓷器装饰技法之一,也称“镂花”、“镂空”或“透雕”。将装饰花纹雕空,形成内外通透的图案。此技法出现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后在瓷器纹饰上广泛使用。指文人雅士吟诗作画、议论学问以及休闲娱乐的集会。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次子。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熙宁时任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因对王安石所行新政有异见,上书神宗,遂被贬谪黄州。元祐间复起用,任翰林学士,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绍圣四年(1097年),党争又起,再谪惠州、儋州,最后北还,病殁常州,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作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风格独具。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擅长行书、楷书,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家数。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能画竹,学文同,为湖州竹派之一。传说他画竹干从地直起至顶,并不分节绘写。尝在试院,兴到无墨,遂用朱笔写竹,后人竟效,称为“朱竹”。能作枯木、怪石、佛像,出笔奇古。论画力主“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并提出“士夫画”(即文人画)之说。传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传世绘画有《古木怪石图》卷、《枯木竹石图》卷(与文同《墨竹图》卷合卷),现藏上海博物馆。著有《东坡七集》、《经进东坡文集事略》等。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举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后擢升起居舍人、秘书丞、国史编修官。绍圣年间因章惇、蔡卞等党人论实录多诬,被贬为涪州别驾,安置黔州,此后多次被贬官在外,最后至宜州(今广西宜山),死于该地。他曾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学于苏轼门下,被称为“四学士”。他善为文章,长于写诗,尤以擅长书法著称,其楷体字势开张,笔力刚劲;草体盘曲迴旋,变化无方,被誉为北宋四大书家之一,著有《山谷集》行世。

文章标签: 犀角 技法 黄庭坚

猜你喜欢

牙雕染色山水笔筒
犀角雕花鸟杯
乾隆紫檀嵌石花卉笔筒
黄振效牙雕渔家乐图笔筒
犀角雕螭柄海水螭纹杯
黄振效象牙镂雕小船
玳瑁嵌牙黄杨屉四合如意盒
象牙座玳瑁遮灯
犀角雕随形光素杯
犀角仿古雕活环光素匜
犀角雕仿古螭纹爵式杯
犀角雕桃花座菩萨像
犀角雕动物故事纹杯
犀角雕水兽纹杯
犀角镂雕竹石纹杯
牙雕开光进宝图转芯式笔筒
象牙镂雕多层套球
象牙雕群仙祝寿塔
0.1251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