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雕渔家乐图笔筒,黄振效制,高12厘米,口径9.7厘米。筒外壁高浮雕柳溪渔乐图。画面中山上杂树成荫,山下溪流湍急,人物或停舟小憩,或聚坐树下,表现出渔家闲乐的太平景象。山壁一侧刻楷书乾隆御题诗一首:网得鱼虾足酒钱,醉来蓑笠伴自眠。漫言泛宅曾无定,一曲渔歌傲葛天。又“宸”、“翰”二印及“乾隆戊午长月小臣黄振效恭制”款。以高浮雕技法刻制各种作品在清代中期十分盛行。此笔筒造型坚实稳健,构图严谨洗练。画面分两部分,既有层次感,全景又和谐统一。这种带有苏州、嘉定竹刻风格的高浮雕深达6至7层,所刻景物细腻灵透,工细入微。人物的发、须、眼以墨点染,保留着浓厚的雍正时期的牙雕风格特点。松叶如轮,松针纤细鲜明,融合了竹雕、角雕的技巧。这种秀雅、精巧、爽利的雕图体现了黄振效雕刻技术的精湛,同时也表现了清代雕刻工艺顶峰时期牙雕艺术的独特魅力。从御题诗可见,这件精致的渔乐图笔筒甚得乾隆皇帝之欢心。文房用具,插放毛笔之用。流行于明清两代,器形似筒状,另外也有方形、束腰形、竹节形等式样。有青花、釉里红、五彩、粉彩、斗彩等品种。广州著名的牙雕工匠,乾隆三年(1738年)经地方官荐举应召入宫,在造办处应做象牙活计。开始每月工钱银为三两,乾隆四年提升到八两。他以高超的雕刻技术赢得了乾隆皇帝的赏识,被赐予在“内廷行走”。一些小巧玲珑、纹饰精细的象牙活计,如笔筒、臂搁、火镰套、镂空花囊等,均由黄振效制做,有些作品还命他留下款识。

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

在殷及西周早期是一较高的官职,此官名后常随以私名。西周中期后此官职地位下降。

刺绣技法之一。采用直细绒线条绣,绣时先从外向内起针绣,在中心落针,按顺序绣成圆形,绣线要参差错落,似风车形。雕漆主要工艺之一,又称雕工。即先在器物上髹漆若干层后,再凭漆之厚度来雕刻花纹。


文章标签: 牙雕 高浮雕 乾隆 笔筒 雕刻 技法 人物 风格 渔家 乾隆皇帝 画面 时期

猜你喜欢

牙雕松树形镇纸
牙雕草虫图竹节式花插
犀角镂雕双螭耳螭纹荷叶式杯
象牙雕童子牧羊
象牙“无逸斋精鉴玺”
象牙镂雕双喜字“大吉”葫芦
牙刻“无逸斋精鉴玺”
犀角雕九螭纹杯
象牙镂雕群仙祝寿塔
犀角雕动物故事纹杯
犀角雕随形光素杯
李爵禄象牙镂雕套盒
犀角雕山水人物杯
象牙刻字墨床
犀角雕莲蟹纹荷叶形杯
犀角雕水鱼兰花纹荷叶形杯
犀角镂雕山水人物杯
牙雕黑漆地描花笔筒
0.11438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