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雕和合二仙,清晚期,高10.2厘米,最大底径3.5厘米。以圆雕及镂雕技巧刻画二小童形象,其一立于湖石上,侧身回首,手擎荷花,另一捧盒,足边灵芝丛生。立石上者以一足踏于同伴头顶,颇富童趣。其造型有程式化倾向,头部所占比例较大,手部较面部更长,显得稚拙可爱,而用黑漆点睛则增加了人物的神采。依作品中之人物的形象、道具等,可知雕刻的是和合二仙,具有鲜明的“和睦长寿”的吉祥寓意。而最值得注意之处在于其材料仅为小块牙尖,原本局限甚大,却在巧妙设计雕刻后使观者浑然不觉,充分显示出创作者的匠心。查故宫藏品中,尚有几件与此作题材、风格近似,均带有广东地区牙雕的某些工艺特点,似应为地方官员所进献。和合二仙是明清工艺美术中十分常见的题材,其原型为唐贞观年间台州奇僧寒山、拾得。据《宋高僧传》所载,二僧状若颠狂,寒山常“布襦零落”,“以桦皮为冠,曳大木屐”,动辄“呼唤凌人”,“望空漫骂”;拾得曾以杖击伽蓝神像,有“呵佛骂祖”之风。传说中还有很多关于二人神迹的轶闻。而于民间造型艺术中出现的寒山常手捧一盒,拾得则持一荷,谐“和”、“合”二字之音,寓同心和睦之意。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朝廷赐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以示官方对民间信仰的认可,进一步推动了这一题材的流行。唐朝贞观年间,有一个姓张的河南人,二十余岁了,仍寡言迟钝。因辽东从军的长兄久无音信,父母惦念,他就包好烙饼,说是给哥哥送去,出门后快速如飞,傍晚回到家里,并带回哥哥的家书。一天往返万里,人们对他极为佩服,称他“万回哥哥”。宋代杭州腊月已有祭祀“万回”的习惯,称他为和合神,保佑万里之外的亲人能够早日回家团聚。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封唐代诗僧寒山大士为“和圣”,拾得大士为“合圣”。苏州寒山寺有二仙的雕像,手持“盒”与“荷”,音同“和”、“合”,即取“和合”之意,有和睦同心等意。和、合二仙主管团聚和顺。
即立体雕,约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如红山文化中的玉鸟、含山文化中的玉人等,都是早期圆雕的代表作。此技以后各代多有发展,至清代趋于鼎盛。

1.雕塑的表现手法之一,即在浮雕的基础上,为了生动地表现物象,局部圆雕,使其脱离背景,形成镂空。

2.瓷器装饰技法之一,也称“镂花”、“镂空”或“透雕”。将装饰花纹雕空,形成内外通透的图案。此技法出现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后在瓷器纹饰上广泛使用。蕈的一种。食用灵芝,有强筋骨、益精气的滋补作用。灵芝在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具有吉祥长寿的寓意。灵芝的出现,预兆着国泰民安,世事昌达,所谓“圣人休祥,有五色神芝含秀而吐荣”(《神农本草》)。《瑞应图》也称:“芝英者,王者德仁而生。”灵芝图案多出现于各种材质的古代艺术品和建筑彩画中。

文章标签: 题材 民间 寒山 二仙 图案 灵芝 雕刻 形象 新石器时代 瓷器 寓意 吉祥 信仰 年间 贞观 技法 同心

猜你喜欢

象牙雕古木寒雀图臂搁
犀角雕狮子形铡刀
象牙“无逸斋精鉴玺”
犀角镂雕荷花荔枝纹杯
犀角雕松阴高士杯
犀角雕花鸟杯
犀角镂雕婴戏桂纹杯
犀角雕螭水纹荷叶式杯
文竹嵌石双圈式三层盒
犀角镂雕莲纹杯
牙雕海市蜃楼景屏
牙雕松荫策杖笔筒
象牙丝编织花鸟纨扇
犀角雕鹿形杯
犀角雕松树松鼠纹杯
犀角仿古雕活环光素匜
犀角镂雕双螭耳螭纹荷叶式杯
象牙雕十八罗汉臂搁
0.07128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