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珐琅婴戏图鼻烟壶,清乾隆,通高5.8厘米,口径1.6厘米,足径2.1×1.5厘米。鼻烟壶铜盖鎏金錾花,附象牙匙。直口,短颈,扁圆腹,平底。腹壁描绘几个小孩在庭院中嬉戏玩耍,周围有侍女陪侍看护。画面构图采用西方的透视原理,具有立体感。在中国传统的婴戏、仕女等装饰题材中融入西洋技法,乃乾隆朝画珐琅工艺的显著特色。外底有“乾隆年制”蓝料珐琅四字楷书款。金属胎珐琅工艺之一。作法是先在红铜胎上涂白珐琅,入窑烧结后,在其平滑的表面以各色珐琅料及金绘画图案,再经焙烧而成。这种工艺晚于錾胎和掐丝珐琅,是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在欧洲画珐琅工艺的影响下烧制成功的。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琺瑯”,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古代金属工艺装饰技法之一。近代称“火镀金”。此术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汉代称“金涂”或“黄涂”。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而金则附着于器面不脱落。

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用小锤敲击各种大小不同的金属錾子,在金属表面留下錾痕,形成各种不同的纹理,使单一的金属表面产生多层次的立体装饰效果。此种工艺始于春秋晚期,盛行于战国,至今依然为匠师们沿用。

绘画造型术语,以近大远小的规律科学地展示人物和景物的空间关系和远近层次,达到与现实生活的一致,成为写实绘画的基本法则。

“仕女”始称“士女”,其原初的语义指未婚的男女,后来泛指男女。至唐代,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记录绘画作品时已开始用“士女”一词,它代表了一种题材内容,在当时,这类画作主要内容是描绘贵族妇女。宋代以后,“士女”与“仕女”并用,而“仕女”一词渐为流行,其义指相貌秀丽的美女。

文章标签: 珐琅 工艺 绘画 仕女 表面 金属 士女

猜你喜欢

画珐琅大吉葫芦瓶
画珐琅牡丹纹唾盂
画珐琅缠枝莲八宝纹攒盒
掐丝珐琅莲藕式瓶
掐丝珐琅兽面纹出戟罍
铜胎画珐琅八宝双喜字背把镜
画珐琅西洋人物纹方形花觚
掐丝珐琅山水楼阁图铜镜
画珐琅长方盆玉兰盆景
掐丝珐琅菊石纹小圆盒
掐丝珐琅凤纹长方盘
乾隆款掐丝珐琅仿古螭纹四足炉
画珐琅杯盏
掐丝珐琅胡人捧瓶座落地烛台
画珐琅梅花图鼻烟壶
画珐琅牡丹纹花篮
金胎掐丝珐琅镶宝石高足盖碗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球形香熏
0.22158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