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黄釉牛,隋,高9.5厘米,长22厘米。此牛表面施黄釉,身体及五官的处理简洁明快,动物的卧姿和憨厚温顺的性格刻划得栩栩如生。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关注世界的目光不仅放在人类自身,还体现在动物身上。牛是中国农耕社会不可或缺的角色,也是古代牺牲中的主要祭品之一,无论是在意识形态方面还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均占有重要地位。随葬明器中牛的大量出现既体现了当时的葬俗,也表明人们对其关注程度的提高。低温黄釉瓷器创烧于明洪武时的景德镇官窑,以后各朝多有烧造。以“黄”与“皇”谐音,故以黄色象征皇家的尊贵,黄色瓷器亦只限于御用。黄釉瓷器均采用两次烧成,即先高温烧成涩胎或素白瓷,然后施黄釉,再入窑经850-900℃烘烧而成。由于黄釉瓷器常以浇釉法施釉,故有“浇黄”之称。对于颜色娇嫩如鸡油者,人们又称之为“娇黄”或“鸡油黄”。统观历史上的黄釉瓷器,以明弘治朝之产品最受称道,被视为黄釉瓷器的典范。其釉面光洁,釉色浅淡娇嫩。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诸多弘治黄釉瓷器来看,其呈色几无差异,表明当时黄釉瓷器烧造技术之娴熟。

明器也称“冥器”、“盟器”,是中国古代为随葬而制造的器物。它包括各种礼器、日用器皿、兵器、工具等。始见于春秋战国时代,沿袭至明清以后。其质以陶、石、木、纸最为常见。

文章标签: 瓷器

猜你喜欢

铜鎏金佛坐像
菩萨雕象
陶男立俑
石菩萨立像
石佛坐像
菩萨
铜鎏金杨柳枝观音菩萨立像
観音菩薩立像
菩萨的半身像
石菩萨立像
陶提壶胡人男立俑
铜杨柳枝观世音菩萨立像
石观音菩萨像头
张波造石弥勒佛像
站着菩萨,有两个侧翼僧侣和两只狮子
観音菩薩立像
菩萨与菩萨(一边)和坐着的菩萨(另一边)
石佛坐像
0.07302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