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彩绘伎乐女俑,唐,高20.5厘米,宽11.7厘米。陶俑头梳双螺髻,内穿窄袖襦衫,外罩半臂,下着长裙。跽坐,手中所持乐器已失,从演奏姿态分析应是琵琶。一种衣服样式。最早可能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于唐朝,后逐渐衰落。有关半臂,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一般认为半臂与半袖意义相同,男女通用。也有人认为半臂为男子服饰。半臂多为锦制,成都是其生产制作的中心。中国古代正式场所的一种坐姿。基本姿势为上身挺直,双膝下跪,两小腿折向后面,臀部压于脚后跟之上。跽坐出现于商周时期,盛行于两汉。

也称“批把”,弦乐器。汉刘熙《释名·释乐器》曰:“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唐朝时有龟兹琵琶、五弦、忽雷等多种形制。多为半梨形,曲项,以拨子弹拨演奏。

文章标签: 半臂 乐器 琵琶 时期

猜你喜欢

陶画彩男立俑
陶彩绘女俑1
三彩骆驼2
陶彩绘天王俑4
三彩镇墓兽
陶文吏俑
陶彩绘女舞俑
武士图砖
陶黄釉彩绘男俑
张惠观造石释迦多宝像
陶善业佛
陶彩绘持笙女俑2
陶彩绘天王俑3
多宝塔善业泥
陶彩绘胡人俑
陶彩绘胡人俑3
陶彩绘侏儒俑
三彩胡人俑2
0.09298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