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姐训造铜鎏金观世音像,唐武德六年(623年),高17.5厘米。

像通体鎏金,阴线錾刻火焰纹,桃形头光,著长裙,手持杨柳枝与净瓶,立于覆莲圆座上,圆座下为方形四足座。座上镌铭:“武德六年四月八日正信佛弟子弥姐训为亡子炽造观世音菩萨一区及为合家大小普同愿造。”

理解此像的关键有两点:第一,观世音菩萨为男性形象。此像与敦煌莫高窟隋代观世音像具有一致性,它表明此时观世音尚保持着印度原有的宗教内涵,并没有完全中国化和世俗化。第二,纪年铭文的重要性。魏晋至隋,在金铜佛像上铸造发愿文标明纪年屡见不鲜,皆为惯例。入唐以后,有发愿文者顿减,具纪年发愿文者更少,具武德铭者尤为罕见。此造像不仅为我们研究唐初金铜佛提供了时代标准,也为我们研究当时的造像习俗提供了资料。古代金属工艺装饰技法之一。近代称“火镀金”。此术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汉代称“金涂”或“黄涂”。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而金则附着于器面不脱落。

唐朝高祖李渊即位后所使用的年号,也是唐朝第一个年号,共九年,始于公元618年,止于公元626年。金属工艺的一种。即用工具剔除地纹,使纹饰轮廓线凸起。錾金工艺技法早在商代就已出现,到清代,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金属工艺品上。净瓶,以陶或金属等制造的盛水器具,为比丘十八物之一,盛水供饮用或洗濯,又称水瓶或澡瓶。
菩提萨埵之略称,为十界之一。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

也称“千佛洞”。位于甘肃敦煌县东南鸣沙山。相传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保存至今的有490余窟,壁画面积45000多㎡,彩塑2400余身,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也称造像记。指刻于佛教造像上记载造像者姓名、造像时间、造像目的、佛像名称等内容的一种文体。又作造象。古时为生人、亡人或己身祈福,多于僧寺或崖壁间镌石成佛像,亦有以金属铸造佛像者。所造佛像称之为造像。

文章标签: 观世音 佛像 造像 鎏金 技法 金属 金属工艺 武德 菩萨

猜你喜欢

侏儒俑
陶彩绘持笙女俑2
三彩马
青龙纹砖
红陶十二生肖——兔
陶戏弄俑
瓷兔
陶彩绘持钹女俑
陶彩绘舞马
多宝塔善业佛
陶彩绘天王俑4
陶彩绘女俑5
陶彩绘舞马2
多宝塔善业泥
菩萨石像
菩萨鎏金铜像
陶彩绘持钹女俑1
陶彩绘天王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