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莱子娱亲砖雕,北宋,长19.2厘米,宽26厘米,厚3厘米。画像砖为长方形,砖面内凹呈壸门状,正中上刻“老莱子”3字。老莱子的父母坐在长方形桌子后面,背后树枝婆娑。左下角为老莱子,面向双亲,双腿下跪,两手各持一玩具,地面上放有4个木偶,树下摆放一鼓,鼓上置两杖。老莱子娱亲为二十四孝故事之一。据传,老莱子本是春秋时期楚国隐士,后来不知怎的传为他为尽孝道,都年过70了,还穿着五彩斑斓的衣服,在父母身边作小鸟状,以博父母一乐。老莱子的图像,现存最早的为东汉晚期山东嘉祥武梁祠石室画像,宋、金时期北方地区的墓室内发现尤多,多表现为老莱子手持鼗鼔(即拨浪鼓),后也有描绘老莱子将挑水桶摔在地上的内容,意在表现老莱子装成天真烂漫的儿童,为的是让双亲觉得他们自己还未衰老。老莱子的孝行故事后来发生了变化。后人将其说成是从堂上取水,故意跌倒,将水洒在地上,装作小孩啼哭。使用“诈”的方法描述孝亲,并让孩子们学习效法,是鲁迅最为反感的。他在《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中说道:“正如将‘肉麻当作有趣’一般,以不情为伦纪,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老莱子即是一例,道学先生以为他白璧无瑕时,他却已在孩子的心中死掉了。”宫内小巷道称壸(音捆),此处为家具术语之一。通常在横牙正中开一尖口,再向两侧曲线延伸与竖向牙条相交,此种作法称为劵口;如果牙条四面相交,则每面正中均开尖口,此种作法称为圈口;如果只有一面横牙条作出壸门装饰,则称为壸门牙子。中囯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源于汉代,至北宋形成,但取材并不完全一致,较为常见的有郭巨埋儿、董永卖身葬父、曹娥投江、陆绩怀橘、老莱子彩衣娱亲等。《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整理而成,以鲁国事为主,兼涉列国。《春秋》所述的历史时间跨度为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242年。其文字简单,长不过40多字,短的只有一个字,故后来许多人为之作注,汉代以前主要有《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宋代胡安国的《春秋传》在明清两代影响也很大,成为明及清乾隆以前士子必读之书。彩瓷品种之一。“五彩”意为多彩,且一般来说,其中必含红彩。在已高温烧成的白瓷或已绘局部图案的青花瓷上以红、绿、黄、紫、黑、蓝等彩描绘图案纹饰,再经彩炉低温烧成。再配以其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按生产工艺之不同,通常人们将五彩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大类。
五彩是在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宣德时已有五彩,但明代釉上彩以红、绿、黄三色为多,嘉靖、万历时期的官窑釉上彩瓷,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称青花五彩。清康熙朝发明了釉上蓝彩、金彩和光亮如漆的黑彩,使釉上五彩成为彩瓷的主流。自雍正朝始,粉彩盛行,五彩只作为仿古瓷少量生产。五彩烧成温度略高于粉彩,不如粉彩般有柔软感,故又称“硬彩”或“古彩”。
即武梁祠堂,或曰武梁石室,是“武氏墓群”石室中的一个,位于四个石室中央部位。武梁,字绥宗,官从事(剌史佐吏),生于东汉章帝建初三年(78年),卒于桓帝元嘉元年(151年),终年73岁。

位于山东嘉祥武宅山村西北。建于汉桓帝元嘉元年(151年),因祠主为武梁,故以此为名。原祠为单开间悬山顶石结构建筑,现存顶石、壁石。祠内画像近百幅,包括帝王将相、忠臣孝子、烈女节妇、神话传说及祠主人车骑出行、家居、宴饮等内容。邱崧,字石室,清江苏常熟布衣。工诗画。

鲁迅(1881—1936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1902年赴日学医,归国后从事文艺工作,以杂文为武器,抨击国内外反动派,团结左翼作家,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逐步成为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21年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1927年后,曾与人发起成立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左翼作家联盟、民权保障同盟等一系列组织,以饱满的爱国激情宣传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代表作有《华盖集》、《徬惶》、《呐喊》等。

文章标签: 老莱子 春秋

猜你喜欢

北宋彩绘石雕僧伽和尚像(石灰石)
罗汉的负责人(?)
陆绩怀橘砖
木雕双手抚腿罗汉坐像
白磁日月壷
杨香打虎救父砖雕
佛教门徒的小雕像
一个男人的身影
木雕水月观音菩萨像
罗汉图
田真哭荆砖
菩萨
江西窑系青白釉划花卉纹盘
站在观音
其中一对服务员菩萨
铜鎏金佛坐像
兔子
站立的菩萨
0.18083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