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卷,明,沈粲书,纸本,草书,纵25.2厘米,横576厘米。

款署“正统丁卯秋七月初三日沈粲书”,钤“云间沈粲民望”白文印、“作德心逸日休”朱文印、“中议大夫赞治尹之章”白文印。鉴藏印有“竹窗”朱文印、“高氏江村竹窗珍藏书画之印”白文印及清内府诸印。

此卷书周兴嗣《千字文》以应友人徐尚宾的索求。徐尚宾,名观,字尚宾,华亭人,工翰墨,有才名,与沈粲、钱溥、叶盛等文人书家交游。沈粲此篇运笔迅疾流畅,点画遒劲峭利,表现出其晚年书法的纯熟功力和旺盛的艺术创造力。作品中明显的章草笔意表明沈粲对同乡前辈宋克的章草书有所取法,这使他的草书于遒逸之外别具古雅气质。自署书于“丁卯”,时为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作者69岁。

本幅后有清高士奇分别于康熙己卯(1699年)、辛巳(1701年)所作题跋二则,略述收藏经过并加以品鉴。高氏之后,此卷入藏清内府,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沈粲(1379—1453年),字民望,号简庵,华亭(上海松江)人。沈度弟。明永乐时入翰林,由待诏迁中书舍人,擢侍读,进阶大理寺少卿。沈粲以草书擅名,师法宋璲,以遒丽取胜。与兄沈度同在翰林,荣宠一时,时号“大小学士”。官名。春秋战国时期由诸侯分封的贵族为大夫,享有封地,并掌管封地内的行政。《周礼》官名,掌管王室库藏。清代内务府简称“内府”,管理皇家事务。清代中央修纂图籍的管理机构——武英殿修书处隶属内务府管辖,故武英殿刊刻的书籍或翰林编修们缮写刊刻的图书习惯上称为内府刻本或内府写本。
钱溥(生卒年不详),字原溥,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正统四年(1439年)进士。成化中官至南京吏部尚书。谥“文通”。书法学宋克。小楷、行、草俱工。叶盛(1420—1474年),字与中,号蜕庵,别号泾东道人、淀东老渔,明苏州府昆山人。正统三年(1448年)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致仕终。卒谥“文庄”。事迹具明史本传。博学,素有才名,善行楷。性喜聚书,又喜抄书,每购一书或抄一书,手自勘录,皆用官印识于卷端。“服官数十年,末尝一日辍书”,遂积藏书4,600余部,合22,700余册,为当时江苏藏书家之首。《明史稿》称其“清脩积学,尚名检,薄嗜好,而所藏惟图史金石也。”著有《西垣奏稿》、《菉竹堂书目》、《菉竹堂稿》、《水东日记》、《菉竹堂碑目》、《边奏存稿》及《蜕庵集》等。唐张怀瓘曰“章草即隶书之捷”,也即隶书减省便捷的写法,是介于隶书与今草之间的一种书体。其特点,宋黄伯思曰:“凡草书分波磔者名章草。”清段玉裁曰:“其各字不连绵者曰章草。”“章草”一名的由来,解释不一,如:史游作《急就章》有此体,故名;因汉章帝所创,故名;汉章帝喜爱杜度草书,诏使其用于章奏,因而得名;因此体损减隶体,存字梗概,结构彰明,故名,等等。历代章草大家有杜度、史游、崔瑗、皇象、索靖、王羲之、王献之、赵孟頫、邓文原、宋克等。

宋克(1327—1387年),字仲温,长洲(今苏州市)人,家南宫里。少任侠,学剑走马,结客饮博。壮年学兵法,欲追随豪杰之士有所作为。时张士诚据吴,宋克度其必无所成,故虽罗致而不就。杜门谢客,专意翰墨,日费十纸,遂以善书名天下。洪武初,征为侍书,出为凤翔府同知。擅长真、草书,师法钟繇、王羲之,尤工章草,沿袭赵孟頫、邓文原余绪,风格古雅劲健,自成面目。时与宋璲、宋广并称“三宋”。

高士奇(1645—1704年),字澹人,清代康熙时期儒臣。钱塘人氏,自幼好学能文,工于书法。因大学士明珠推荐,入内廷供奉。康熙十七年(1678年)始,代为书写密谕并纂辑讲章、诗文,深得康熙皇帝赏识。十九年(1680年)授为额外翰林院侍讲,升侍读,累至少詹士。二十八年(1689年)从康熙皇帝南巡,至其家西溪山庄,御赐“竹窗”榜额。后受弹劾退休回籍。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复召来京修书,值南书房,官至礼部侍郎。四十二年(1703年)卒于家,谥文恪。康熙皇帝曾对其评价道:“士奇无战功,而朕待之厚,以其使朕学问增大也。”
中国书画著录书,共有三编,由乾隆皇帝命令大臣编纂,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四十四卷;二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共四十册;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共二十八函。书中收录的均为清朝宫廷所藏之书画作品。

文章标签: 草书 章草 内府 康熙 沈粲 宋克

猜你喜欢

沈粲行书致晓庵诗札卷
清乾隆三希堂法帖(二十七) 册 明沈粲自书御赐五咏
三希堂法帖(二十七) 册 明沈粲自书御赐五咏
明停云馆法帖(第十册) 册 明沈粲李密陈情表
清三希堂法帖(二十七) 册 明沈粲自书御赐五咏
行草书金山寺诗立轴 绢本
雨花台感昔 天香楼藏帖拓本
楷书五古诗 纸本
漫兴墨迹(全卷)纸本
行书忆过中条山语轴 绢本
行草墨稿
草书 郭璞游仙诗 纸本
枯兰复花图跋卷
行书滕王阁序纸本
桃源洞口诗卷
书扇页纸本
游包山集卷纸本小楷
行书千字文
0.09155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