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益斋铭》页,明,沈度书,纸本,楷书,纵24.4厘米,横31.3厘米。释文:谦益斋铭。惟天之道,好谦恶盈。人其体之,弗瞒弗矜。所以君子,卑以自牧。温恭自虚,以受忠告。大哉易道,洁静精微。裒多益寡,物称其宜。至高者山,至卑者地。地中有山,为谦之义。如处崇高,有而弗居。谦尊而光,卑不可踰。翼翼斯斋,企彼先觉。惟谦是持,俯仰无怍。自视欿然,德业日新。惟克处己,以守其身。朝斯夕斯,持兹勿失。永言谦谦,以保终吉。云间沈度。款署“云间沈度”,钤“云间沈度”、“侍讲学士之章”白文印二方。本幅书《谦益斋铭》。笔墨妍润,风姿俊雅,为“台阁体”书法之典范。沈度(1357—1434年),字民则,号自乐,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洪武时中举文学不就。永乐时以能书与滕用亨、陈登选入翰林,为皇帝朱棣激赏,赞为“我朝王羲之”,每日侍从御前。凡用于朝廷、藏于秘府、颁赐属国的金版玉册等,必命沈度执笔。遂由翰林典籍擢检讨,历修撰,选侍讲学士。沈度书法光洁明丽,婉转端秀,点划圆润平和,代表了明初“台阁体”的最高成就。其弟沈粲亦以善书而闻名朝野,兄弟并称“二沈”。官名。汉代时仅侍从皇帝、太子讲授经义。三国后正式置官。多以明经博学者充任,不常置,无定员。明代为翰林院属官,正六品,掌讲读经史。清代沿置,顺治元年(1644年)定制2人,十五年(1658年)增1人,俱汉官。康熙九年(1670年)增满官3人。乾隆五十年(1785年)定满官2人、汉官3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各增1人。初秩正六品,雍正三年(1725年)改从五品。台阁体有两意:
在文学史上,台阁体是明初上层官僚中流行的一个诗派,永乐、成化年间尤盛。作品的内容多为歌功颂德和道德伦理,反映了上层官僚的生活。在艺术上追求雅正,但流于平庸,无甚积极内容。代表作家有杨士奇、杨荣、杨溥,号称“明初三杨”,因他们三人都曾任内阁大学士,“台阁体”之名亦从他们而来。
在法书领域,台阁体是一种楷书体。兴起于明代初年,永乐时最盛。因广泛使用于馆阁及翰林院的官僚之中,故称“台阁体”。以乌黑、光洁、方正、圆润、大小一律者为佳作。它的流行与当时的皇帝个人所好和科举考试的取士标准有内在联系,并由此形成一种社会审美趋向。最擅长此书体者为沈度。
文章标签: 台阁体 沈度 皇帝 官僚 永乐

猜你喜欢

楷书敬斋箴页纸本
沈度楷书盘谷序轴
沈度楷书四箴页、隶书七律诗页合卷
沈度隶书七律诗页
沈度楷书敬斋箴页
书道德经册
清乾隆三希堂法帖(二十七) 册 明沈度与镛翁书帖
清乾隆三希堂法帖(二十七) 册 明沈度四箴帖
三希堂法帖(二十七) 册 明沈度与镛翁书帖
草书轴
行书诗卷
行书卷纸本(顺治七年)纸本
草书手卷
行书七律诗(紫宸朝下)
草书 郭璞游仙诗 纸本
三潭诗卷纸本
行书声光帖页纸本
草书忭京南楼诗卷
0.07849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