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斋箴》页,明,沈度书,纸本,楷书,纵23.8厘米,横49.4厘米。款署“永乐十六年仲冬至日,翰林学士云间沈度书。”钤“沈民则”、“玉堂学士”、“自乐轩”3印。鉴藏印有“秦汉十印斋藏”、“张吉熊印”、“日藻珍玩”3方。作品乃沈度62岁时书。结字端正严谨,笔笔工致稳健,体态珠圆玉润,表现出精湛的功力,是“台阁体”的经典之作。只是因过于关注精巧与雅致,故笔墨较少变化,这也是“台阁体”千人一面、千篇一体的通病。清代书家王文治曾制诗赞曰:“沈家兄弟直词垣,簪笔俱承不次恩。端雅正宜书制诰,至今馆阁有专门。”此诗正解释了沈度为何多书“箴”、“铭”一类文体,而少见自作诗文之现象。敬斋(生卒年不详),卓特氏,蒙古正黄旗人,又称“文诚公”,清代蒙古族学者。自幼好学,精通蒙、满、汉等语言。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考取翻译进士,后历任理藩院主政、军机处行走、督理杀虎口驿站、署理广德州、六安州、颖州等职。沈度(1357—1434年),字民则,号自乐,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洪武时中举文学不就。永乐时以能书与滕用亨、陈登选入翰林,为皇帝朱棣激赏,赞为“我朝王羲之”,每日侍从御前。凡用于朝廷、藏于秘府、颁赐属国的金版玉册等,必命沈度执笔。遂由翰林典籍擢检讨,历修撰,选侍讲学士。沈度书法光洁明丽,婉转端秀,点划圆润平和,代表了明初“台阁体”的最高成就。其弟沈粲亦以善书而闻名朝野,兄弟并称“二沈”。冬至,也称长至,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当天。古人把冬至以后昼夜长短和气候条件变化等自然现象,看作是阴阳二气互相转化的结果。并认为这是上天赐予人类和万物的福祉,遂把冬至这天定为一年中节气的开始。清代皇帝在冬至这天,要亲自于圜丘(即天坛)主持祭天大礼,以报答昊天上帝的恩德。除祭天以外,清廷还要举行盛大庆典活动,并将冬至与元旦、万寿节并称为三大节。

台阁体有两意:
在文学史上,台阁体是明初上层官僚中流行的一个诗派,永乐、成化年间尤盛。作品的内容多为歌功颂德和道德伦理,反映了上层官僚的生活。在艺术上追求雅正,但流于平庸,无甚积极内容。代表作家有杨士奇、杨荣、杨溥,号称“明初三杨”,因他们三人都曾任内阁大学士,“台阁体”之名亦从他们而来。
在法书领域,台阁体是一种楷书体。兴起于明代初年,永乐时最盛。因广泛使用于馆阁及翰林院的官僚之中,故称“台阁体”。以乌黑、光洁、方正、圆润、大小一律者为佳作。它的流行与当时的皇帝个人所好和科举考试的取士标准有内在联系,并由此形成一种社会审美趋向。最擅长此书体者为沈度。
武职官。《汉书·百官公卿表》记:“中尉、属国都尉、西域都护下各有千人官。”王文治(1730—1802年),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今镇江)人。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探花,官翰林侍读,出为云南知府。高宗南巡,至钱塘僧寺,见文治书碑,大赏爱之。内廷臣有告之文治者,招使出不应也。善画,工书,与翁方纲、刘墉、梁同书齐名,合称“清四家”。著有《梦楼诗集》、《快雨堂题跋》。卒年73岁。

文章标签: 台阁体 沈度 永乐 皇帝 官僚

猜你喜欢

楷书敬斋箴页纸本
沈度楷书谦益斋铭页
沈度楷书盘谷序轴
沈度楷书四箴页、隶书七律诗页合卷
沈度隶书七律诗页
书道德经册
清乾隆三希堂法帖(二十七) 册 明沈度与镛翁书帖
清乾隆三希堂法帖(二十七) 册 明沈度四箴帖
三希堂法帖(二十七) 册 明沈度与镛翁书帖
避暑诗
楷书盘谷叙张若霭图 纸本
草书 郭璞游仙诗 纸本
行书自作卷
草书云江记纸本
杜甫谒元皇帝诗
草书临古帖卷 绫本
草书五言律诗四首卷 绫本
石湖八绝诗卷纸本
0.17348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