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体:

草书

色彩:

装裱形式:

册(经折装)

创作时间:

文字类型:

汉文

质地:

本幅纸

释文:

敬胜斋法帖第二十二。(隶书)。御临王羲之书四十三种。(第一则)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具示。复数字。(第二则)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方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歎。书何能悉。(第三则)瞻近无缘省苦。但有悲歎。足下小大悉平安也。云卿当来居此。喜迟不可言。想必果。言苦有期耳。亦度卿当不居京。此既避。又节气佳。是以欣卿来也。此信旨还。具示问。(第四则)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第五则)知足下行至吴。念违离不可居。叔当西耶。迟知问。(第六则)计与足下别。廿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歎慨。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第七则)吾服食久。犹为劣劣。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々。足下保爱为上。临书但有惆怅。(第八则)去夏得足下致卭竹杖。皆至。此士人多有尊老者。皆即分布。令知足下远惠之至。(第九则)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示致意。(第十则)足下今年政七十耶。知体气常佳。此大庆也。想复懃加颐养。吾年垂耳顺。推之人理。得尔以为厚幸。但恐前路转欲逼耳。以尔要欲一游目汶领。非复常言。足下但当保护以俟此期。勿谓虚言。得果此缘。一段奇事也。(第十一则)省别具足下小大问。为慰。多分张。念足下悬情。武昌诸子亦多远宦。足下兼怀。并数问不。老妇顷疾笃。救命。恒忧虑。馀粗平安。知足下情至。(第十二则)旦夕都邑。动静清和。想足下使还。具时州将。桓公告慰情。企足下数使命也。谢无奕外任。数书问无他。仁祖日往。言寻悲酸。如何可言。(第十三则)诸从并数有问。粗平安。唯脩载在远。音问不数。悬情。司州疾笃。不果西。公私可恨。足下所云。皆尽事势。吾无间然。诸问想足下别具。不复一一。(第十四则)胡母氏从妹平安。故在永兴居。去此七十也。吾在官。诸理极差。顷比复勿勿。来示云。与其婢问。来信不得也。(第十五则)足下所疏云。此菓佳。可为致子。当种之。此种彼胡桃。皆生也。吾笃喜种菓。今在田里。唯以此为事。故远及。足下致此子者大惠也。(第十六则)得足下旃罽胡桃药二种。知足下至。戎盐乃要也。是服食所须。知足下谓须服食。方回近之。未许吾此志。知我者希。此有成言。无缘见卿。以当一咲。(第十七则)省足下别疏。具彼土山川诸奇。杨雄蜀都。左太冲三都。殊为不备悉。彼故为多奇。益令其游目意足也。可得果。当告卿求迎。少人足耳。至时示意。迟此期。真以日为岁。想足下镇彼土。未有动理耳。要欲及卿在彼。登汶领峨眉而旋。实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以驰于彼矣。(第十八则)严君平司马相如杨子云。皆有后不。(第十九则)彼盐井火井皆有不。足下目见不。为欲广异闻。具示。(第二十则)吾有七儿一女。皆同生。婚娶以毕。唯一小者。尚未婚耳。过此一婚。便得至彼。今内外孙有十六人。足慰目前。足下情至委曲。故具示。(第二十一则)知足下散势小差。此慰无以为喻。云气力故尔。复以悒。但想散患得差。馀当以渐消息耳。(第二十二则)云谁周有孙。高尚不出。今。不。令人依依。足下具示。(第二十三则)不得临川问。悬心不可言。子嵩之子来数有使。冀因得问示之。(第二十四则)得袁二谢书。具为慰。袁生蹔至都。已还未。此生至到之怀吾所也。(第二十五则)疾患差也。念忧劳。王羲之顿首。(第二十六则)适重熙书如此。果尔乃甚可忧。张平不立势向河南者。不知诸侯何以当之。熙表故未出不说说。荀侯疾患。想当转佳耳。若熙得勉此一役当可。言浅见实不见。今时兵任可处理。(第二十七则)二谢在此。近终日不同。同此歎恨不得。方回知春后问。令人怛怛。(第二十八则)七月一日羲之白。忽然秋月。但有感歎。信反得去月七日书。知足下故羸疾。问触暑远涉。忧卿不可言。吾故羸乏。力不具。王羲之白。(第二十九则)徂暑感怀深。得书知足下故顿乏。食差不。耿耿。吾故尔耳。未果为结。力不具。王羲之。(第三十则)每念长风。不可居忍。昨得其书。既毁顿。又复壮温。深可忧。(第三十一则)谢生多在山。不复见。且得书疾恶冷。耿耿。想数知问。虽得还。不能数。可歎。(第三十二则)初月二日。羲之顿首。忽然今年感兼伤痛切心。奈何奈何。念君哀穷不已。羲之呈耳。(第三十三则)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近欲遣此书。停行无人。不辨遣信。昨至此。且得去月十六日书。虽远为慰。过嘱卿佳不。吾诸患。殊劣劣。方渉道忧悴。力不具。君所须可示。勿难当以语虞令。(第三十四则)仆近脩小园子殊佳。致菓杂药。深可致怀也。(第三十五则)知有汉时讲堂在。是汉何帝时立此。知画三皇五帝以来备有。画又精妙。甚可观也。彼有能画者不。欲因摹取。当可得不。信具告。(第三十六则)足下时事少可数来。至人想必寻下官吏不。东西未委。若为言敍乖。足下不返。重遣信往问。愿知心素。(第三十七则)羲之白。昨故遣书。当不相遇。知君还喜慰。足下时行。想今善除。犹耿耿。仆时行以十一日而不除。如比日便成委顿。今日犹当小胜。不知能转佳不。积不。卿至劣劣。力还不具。王羲之。(第三十八则)知比得丹杨书甚慰。乖离之歎。当复可言。寻答其书。足下反事复行。便为索然。不可言。此亦分耳。迟面具。(第三十九则)乡里人择药。有发梦而得此药者。足下岂识之不。乃云服之令人仙。不知谁能试者。形色故小异。莫即尝。见者谢二侯。(第四十则)飞白不能。乃佳。意乃笃好。此书至难。或作复与卿。(第四十一则)一昨得安西六日书。无他。无所知。故不复付。送让都督表。亦复常言耳。如兄子书。道嵩自必果。今复与书督之。(第四十二则)适太常司州领军诸人廿五六书。皆佳。司州以为平复。此庆庆可言。馀观观皆佳。大奴以还吴也。冀或见之。(第四十三则)伏想嫂安和。自下悉佳。松上下至乖隔十八年。复得一集。且悲且慰。何物喻。嫂疾至笃。忧怀甚深。穆松难为情地。自慰。犹小差。然故勿勿。冀得凉渐利耳。(第四十四则)仆可耳。力数字。王羲之顿首。临右军帖。御笔。(草书)。

印记资料:

作者印记:稽古右文之玺
作者印记:乾隆宸翰
作者印记:落纸云烟

题跋资料:

主题:

技法:

参考资料:

猜你喜欢

清人兰亭八柱帖(兑) 册
清高宗大圣文殊师利菩萨讚佛法身礼 册
敬胜斋法帖 册
敬胜斋法帖 册 御书张载东铭
敬胜斋法帖 册 御书张载西铭
敬胜斋法帖 册 御临苏轼天庆观乳泉赋
快雪堂法帖(五) 册 清乾隆快雪堂记
快雪堂法帖(五) 册 清乾隆快雪堂补刻木版跋
拓本敬胜斋法帖(一) 册
阮元隶书七言联
毛奇龄草书五言律诗轴
缂丝乾隆御临王羲之袁生帖卷
杨沂孙篆书七言联
帝王 康熙、雍正 乾隆 嘉庆 道光 御笔五福图
寿纸
刘墉行书论书轴
赵之谦行书八言联
俞樾隶书勉臞客诗轴
0.18264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