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体:

楷书

色彩:

装裱形式:

册(折装)

创作时间:

明世宗嘉靖十一年(1532)

文字类型:

汉文

质地:

本幅纸后副叶纸

释文:

人世间第四。颜回见仲尼请行。曰。奚之。曰。将之卫。曰。奚为焉。曰。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回尝闻之夫子曰。治国去之。乱国就之。医门多疾。愿以所闻思其则。庶几其国有瘳乎。仲尼曰。譆。若殆往而刑耳。夫道不欲襍。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且德厚信矼。未达人气。名闻不争。未达人心。而彊以仁义绳墨之言术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有其美也。命之曰菑人。菑人者。人必反菑之。若殆为人菑夫。且苟为悦贤而恶不肖。恶用而求有以异。若唯无诏。王公必将乘人而闘其捷。而目将荧之。而色将平之。口将营之。容将形之。心且成之。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顺始无穷。若殆以不信厚言。必死于暴人之前矣。且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是皆修其身以下伛拊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君因其修以挤之。是好名者也。昔者尧攻丛枝。胥敖。禹攻有扈。国为虚厉。身为刑戮。其用兵不止。其求实无已。是皆求名。实者也。而独不闻之乎。名实者。圣人之所不能胜也。而况若乎。虽然若必有以也。尝以语我来。颜回曰。端而虚。勉而一。则可乎曰。恶。恶可。夫以阳为充孔扬。采色不定。常人之所不违。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与其心。名之曰日渐之德不成。而况大德乎。将执而不化。外合而内不訾。其庸讵可乎曰。然则我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内直者。与天为徒。与天为徒者。知天子之与己皆天之所子。而独以己言蕲乎而人善之。蕲乎而人不善之邪。若然者。人谓之童子。是之谓与天为徒。外曲者。与人之为徒也。擎。跽。曲拳。人臣之礼也。人皆为之。吾敢不为邪。为人之所为者。人亦无疵焉。是之谓与人为徒。成而上比者。与古为徒。其言虽教。讁之实也。古之有也。非吾有也。若然者。虽直不为病。是之谓与古为徒。若是。则可乎。仲尼曰。恶。恶可。大多政。法而不谍。虽固。亦无辠。虽然。止是耳矣。夫胡可以及化。犹师心者也。颜回曰。吾无以进矣。敢问其方。仲尼曰。斋。吾将若有而为之。其易邪。易之者。皞天不宜。颜回曰。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若此。则可以为斋乎。曰。是祭祀之斋。非心斋也。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惟道集虚。虚者。心斋也。颜回曰。回之未始淂使。实自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谓虚乎。夫子曰。尽矣。吾语若。若能入游其樊而无感其名。入则鸣。不入则止。无门无毒。一宅而寓于不淂已。则几矣。绝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闻以有翼飞者矣。未闻以无翼飞者也。闻以有知知者矣。未闻以无知知者也。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夫狥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鬼神将来舍。而况人乎。是万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纽也。伏羲。几蘧之所行终。而况散焉者乎。叶公子高将使于齐。问于仲尼曰。王使诸梁也甚重。齐之待使者。盖将甚敬而不急。匹夫犹未可动也。而况诸侯乎。吾甚栗之。子尝语诸梁也。曰。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懽成。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若成若不成而后无患者。惟有德者能之。吾食也。执麤而不臧。爨无欲清之人。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吾未至乎事之情。而既有阴阳之患矣。事若不成。必有人道之患。是两也。为人臣者不足以任之。子其有以语我来。仲尼曰。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觧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淂已。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于悦生而恶死。夫子其行可矣。丘请?以所闻。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言必或传之。夫传两喜两怒之言。天下之难者也。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凡溢之类妄。妄则其信之也莫。莫则传言者殃。故法言曰。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则几乎全。且以巧鬪力者。始乎阳。常卒乎阴。泰至则多奇巧。以礼饮酒者。始乎治。常卒乎乱。泰至则多奇乐。凡事亦然。始乎谅。常卒乎鄙。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言者。风波也。行者。实丧也。夫风波易以动。实丧易以危。故忿设无由。巧言偏辞。兽死不择音。气息茀然。于是并生心厉。克核太至。则必有不肖之心应之。而不知其然也。苟为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终。故法言曰。无迁令。无劝成。过度。益也。迁令。劝成殆事。美成在乆。恶成不及改。可不慎与。且夫乘物以游心。讬不淂已以养中。至矣。何作为报也。莫若为致命。此其难者。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迷阳迷阳。无伤吾行。吾行却曲。无伤吾足。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德充符第五。鲁有兀者王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常季问于仲尼曰。王骀。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是何人也。仲尼曰。夫子。圣人也。丘也。直后而未往尔。丘将以为师。而况不若丘者乎。奚假鲁国。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与庸亦远矣。若然者。其用心也。独若之何。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淂与之变。虽天地复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常季曰。何谓也。仲尼曰。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宐。而游心乎德之和。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视丧其足。犹遗土也。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与庸亦远矣。若然者。其用心也。独若之何。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淂与之变。虽天地复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常季曰。何谓也。仲尼曰。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乎德之和。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视丧其足。犹遗土也。常季曰。彼为己。以其知淂其心。以其心淂其常心。物何为最之哉。仲尼曰。人莫鑑于流水。而鑑于止水。惟止能止众止。受命于地。惟松柏独也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惟尧舜独也正。幸能正生。以正众生。夫保始之征。不惧之实。勇士一人。雄入于九军。将求名而能自要者。而犹若是。而况官天地。府万物。直寓六骸。象耳目。一知之所知。而心未尝死者乎。彼且择日而登假。人则从是也。彼且何肯以物为事乎。申屠嘉。兀者也。而与郑子产同师于伯昏无人。子产谓申屠嘉曰。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其明日。又与合堂同席而坐。子产谓申屠嘉曰。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今我将出。子可以止乎。其未邪。且子见执政而不违。子齐执政乎。申屠嘉曰。先生之门。固有执政焉如此哉。子而悦子之执政而后人者也。闻之曰。鑑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乆与贤人处。则无过。今子之所取大者。先生也。而犹出言若是。不亦过乎。子产曰。子既若是矣。犹与尧争善。计子之德不足以自反邪。申屠嘉曰。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惟有德者能之。游于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人以其全足笑吾不全足者众矣。我怫然而怒。而适先生之所。则废然而反。不知先生之洗我以善邪。吾与夫子游十九年矣。而未尝知吾兀者也。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子产蹵然改容更貌曰。子无乃称。惠子谓庄子曰。人故无情乎。庄子曰。然。惠子曰。人而无情。何以谓之人。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恶淂不谓之人。惠子曰。既谓之人。恶淂无情。庄子曰。是非吾所谓情也。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惠子曰。不益生。何以有其身。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无以好恶内伤其身。今子外乎子之神。劳乎子之精。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鸣。大宗师第六。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虽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謩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淂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也若此。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颡頯。凄然似秋。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利泽施乎万世。不为爱人。故乐通物。非圣人也。有亲。非仁也。天时。非贤也。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失己。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若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馀。纪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古之真人。其状义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与乎其觚而不坚也。张乎其虚而不华也。邴邴乎其似喜乎。崔乎其不淂已乎。滀乎进我色也。与乎止我德也。厉乎其似世乎。謷乎其未可制也。连乎其似好闭也。悗(一释「悦」)乎忘其言也。以形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以形为体者。绰乎其杀也。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以知为时者。不淂已于事也。以德为循者。言其与有足者至于丘也。而人真以为勤行者也。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淂与。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犹有所遯。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淂所遯。是恒物之大情也。特犯人之形而犹喜之。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其为乐可胜计耶。故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遯而皆存。善夭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淂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乆。长于上古而不为老。狶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戏淂之。以袭气母。维斗淂之。终古不忒。日月得之。终古不息。堪坏淂之。以袭崐崙。冯夷淂之。以游大川。肩吾得之。以处泰山。黄帝淂之。以登云天。颛顼得之。以处玄宫。禺强淂之。立乎北极。西王母淂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彭祖淂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傅说淂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子舆与子桑友。而淋雨十日。子舆曰子桑殆病矣。裹饭而往食之。至子桑之门。则若歌若哭。鼓琴曰父邪。母邪。天乎。人乎。有不任其声而趋举其诗焉。子舆入。曰子之歌诗。何故若是。曰吾思夫使我至此极者而弗淂也。父母岂欲吾贫哉。天无私复。地无私载。天地岂私贫我哉。求其为之者而不淂也。然而至此极者。命也夫。应帝王第七。齧缺问于王倪。四问而四不知。齧缺因跃而大喜。行以告蒲衣子。蒲衣子曰而乃今知之乎。有虞氏不及泰氏。有虞氏。其犹藏仁以要人。亦淂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泰氏。其卧徐徐。其觉于于。一以为马。一以为牛。其知情信。其德甚真。而未始入于非人。肩吾见狂接舆。狂接舆曰日中始何以语汝。肩吾曰告我君人者以己出经式义度。人孰敢不听而化诸。狂接舆曰是欺德也。其于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蚉负山也。夫圣人之治也。治外乎。正而后行。确乎能其事者而已矣。且鸟高飞以避矰弋之害。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熏凿之患。而曾二虫之无知。郑有神巫曰季咸。知人之死生存亡。祸褔寿夭。期以岁月旬日。若神。郑人见之。皆弃而走。列子见之而心醉。归。以告壶子。曰始吾以夫子之道为至矣。则又有至焉者矣。壶子曰吾与汝既其文。未既见其实。而固淂道与。众雌而无雄。而又奚卵焉。而以道与世亢。必信。夫故使人淂而相汝。尝试与来。以予示之。明日。列子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以旬数矣。吾见怪焉。见湿灰焉。列子入。泣涕沾襟以告壶子。壶子曰乡吾示之以地文。萌乎不震不正。是殆见吾杜德机也。尝又与来。明日。又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幸矣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矣。全然有生矣。吾见其杜权矣。列子入。以告壶子。壶子曰乡吾示之以天壤。名实不入。而机发于踵。是殆见吾善者机也。尝又与来。明日。又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子之先生不齐。吾无得而相焉。试齐。且复相之。列子入。以告壶子。壶子曰吾乡示之以大冲莫胜。是殆见吾衡气机也。鲵桓之审为渊。止水之审为渊。流水之审为渊。渊有九名。此处三焉。尝又与来。明日。又与之见壶子。立未定。自失而走。壶子曰追之。列子追之不及。反。以报壶子曰已灭矣。已失矣。吾弗及已。壸子曰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不知其谁何。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然后列子自以为未始学而归。三年不出。为其妻爨。食豕如食人。于事无与亲。彫琢复朴。块然独以其形立。纷而封哉。一以是终。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体尽无穷。而游无朕。尽其所受乎天。而无见淂。亦虚而已。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嘉靖壬辰(西元一五三二年)七月廿又二日。长洲文征明书于停云馆。

印记资料:

作者印记:征
作者印记:明
鑑藏宝玺:嘉庆御览之宝
收传印记:毕沅审定
收传印记:秋颿珍赏
收传印记:毕泷鑑赏

题跋资料:

题跋类别:题跋;作者:沈廷麟后副叶西湖素菴沈廷麟;书体:楷书;全文:楷书惟锺太傅用笔古劲。风度翩然。至右军则时出新意。变化莫测。如黄庭遗教乐毅曹娥各出姿态是也。嗣后唐宋诸公。虽各具一种风神。无有八法俱备者。至文衡山小楷。直得右军三昧。遂与之抗行矣。此书遒劲媚妩咄咄逼真。殆与黄庭诸书。并垂不朽者也。紫翁先生其善藏之以为传家之宝。西湖素菴沈廷麟。印记:沈廷麟印、物外游、我思古人签 封面 ;书体:楷书;全文:□□(文征)明书(书字上叠书「十一」或「土」字)庄子。

主题:

技法:

参考资料:

收藏着录: 故宫书画录(卷三),第一册,页78-79 收藏着录: 故宫历代法书全集,第二十三册,页17-28、145-149 内容简介(中文): 文征明(西元一四七0-一五五九年),初名壁,字征明,后以字行,号衡山居士,江苏苏州人。诗文书画俱佳,为明代四大画家之一。本幅墨笔乌丝阑,蝇头小楷书《庄子》第四至第七篇,计十七幅,几五千馀字,而从起始至终篇则无一懈笔。老练精到的笔法,展现出文氏温纯典雅的特有风神。署年嘉靖壬辰(一五三二),时作者六十三岁。
文章标签: 仲尼 圣人 天下 先生 天地

猜你喜欢

白玉兰图卷
便面畫選集17张古柏松石圖
古木寒泉图
浒溪草堂
聚桂斋图卷
兰亭修契图
兰竹图
绿荫草堂
墨竹图
行书卷纸本(顺治七年)纸本
书法行书乐志论
酒德颂行草绢本
书法
楷书静寄轩诗文轴 纸本
书扇页纸本
草书杜浦秋兴八首诗(之一)纸本
行楷洛神赋卷 绢本
扇面
0.38709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