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体:

篆书,行楷书

色彩:

装裱形式:

创作时间:

文字类型:

汉文

质地:

本幅纸

释文:

(碑文)中殿第廿八。第百卌。第百八后。(墨拓篆书)。(题记一)甘泉山获石记。嘉庆十一年。馀在雷塘墓庐。晓视雷塘水自甘泉山来。乃肩舆溯源登其山。山有惠照寺。寺阶下四石。半薶于土。色甚古。若有文字。以帚振水刷之。其文字之体在篆、隶之间。归而命工以纸搨之。其一石可辨者「中殿第廿八(篆书)」凡五字。又一石「第百卌(篆书)」三字。其二石尚未能辨。太守汀州伊墨卿同年善古书。嗜金石。爰以告之。太守即辇置郡斋审视之。复以拓本示江君郑堂。江君曰此汉广陵厉王胥冢上石也。太守曰。若尔。则与五凤二年石同时为西汉物。可比美鲁石矣。当寄苏斋再辨之。馀按扬州甘泉山旧志。皆以为汉厉王冢。旱鸣鼓攻之辄致雨。今冢基不可觅。而西峯有灵雨坛旧址。土人亦言山有琉璃王坟。琉璃者。刘厉之传讹也。沈约宋书乐志陈思王乐歌云。中殿宜皇子。然则皇子所居可称中殿。 魏在汉后。其为厉王遗蹟似更可据矣。扬州无古石。唐以上即罕觏。昔惟汪君容甫在宝应得汉射阳画象石。兹石更古。若应太守之惠政雅风而出者。太守嵌此石于府学壁间。并属阮元记其事。遂书之。(题记二)甘泉山石字拓本跋。仪征阮中丞于甘泉山寺得石。有文曰。中殿第廿八。又曰第百卌。扬州郡守伊公。拓以见示。中丞据旧志。有汉厉王冢。按广陵厉王胥。武帝元狩六年封。宣帝时坐祝诅自杀。元帝初元二年。复立胥子霸。此文称中殿第廿八。第百卌。则是胥为王时自造宫殿。有此刻文。非冢中石也。汉刻最在前者。篆初变隶。有横直无波策。若东汉之初永平六年鄐君开石门刻字。亦是篆甫变隶而古意不及此远矣。此刻虽无岁月。当与五凤二年石字竝为西汉古刻无疑。厉王自杀。国除。在五凤四年。则此应更在前。盖当在昭宣之间。视五凤二年石为更古尔。嘉庆十一年(西元一八0六年)夏五月北平翁方纲。(题记三)甘泉山石字歌寄芸台中丞墨卿郡守。五凤二年石非甎。朱老误作陶瓬传。今兹维扬得古石。其文亦在变隶先。弟廿弟百记中殿。汉厉王冢图经沿。广陵赤社竞侈靡。都会杰构飞甍翩。当时甃础罄千亿。璧珰偻指琅玕骈。显阳歌舞散烟雾。不及石字留顽坚。至今灵坛记祷雨。几泓翠墨濡蜗涎。惟昔八分自二篆。篆变生隶方生圆。初具横从匪波策。急就未续凡将篇。偶然记数极艸艸。一洗后代临池妍。缩之若摹甲乙次。奚啻古器阴款然。多年庙坏今廨壁。中丞雅遘太守贤。中丞昔琢五凤研。八甎精舍谁差肩。此石特为二公出。刻文更出五凤前。欧阳不见两汉字。王袆才述古瓦编。林侗近诧未央篆。此石地恰名甘泉。墨卿篆学过林叟。拓寄细楷寸楮边。邗上昔工烟月语。今也经诂富传笺。此石此字可无憾。幽光未洩馀千年。五凤旧本同贉轴。玉虹一气来星躔。五月望后二日艸稿。方纲。(墨拓行楷书)。

印记资料:

题跋资料:

题跋类别:题跋;作者:邵廷烈;题跋位置:本幅;款识:道光二十年(西元一八四0年)春。娄水邵廷烈观于扬州府学。;书体:行楷书;全文:道光二十年(西元一八四0年)春。娄水邵廷烈观于扬州府学。

主题:

技法:

参考资料:

文章标签: 厉王 广陵 扬州 楷书 甘泉 西元 文字 邵廷烈

猜你喜欢

汉鲁峻碑
汉池阳令张君碑
鲁孔子庙碑
祀三公山碑
上尊号碑
“汉并天下”瓦当
曹全碑 沉树镛旧藏 本
朝侯小子碑
汉郙阁颂
熹平石经残石1
汉华岳庙残碑阴
曹全碑 原拓片
汉吉羊灯拓片
“维天降灵”瓦当
清代翻刻汉延熹《西岳华山庙碑》
鲜于璜碑
“甲天下”瓦当
汉秦始皇泗水升鼎画像拓片
0.77444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