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25厘米横15.5厘米。吴兆璜、臧华云捐赠。此为清初拓本,十一开,“高等”、“燀”、“清”等字未损。黄易鉴藏,钤“小松所得金石”印。此碑刻文记碑立于汉光和六年(183年),记颂白石神君的神功。碑文布置整齐,但缺乏汉隶气骨,视之如晋魏之碑。所刻光和纪年,后人疑为再刻者,但颇稳雅,又非汉人不能为。此碑宋赵明诚《金石录》、洪适《隶释》已著录,逮至清初一度不知下落。清陈奕禧《金石遗文录》中记述了他发现此碑的经过。杨守敬《平碑记》云:“此碑在汉隶中诚为最下,然亦安知非魏晋滥觞,且今存魏晋分书,亦皆风骨稜峋,尚未庸俗至此。大抵书手有工拙,镌刻有高下,石质有佳恶,未可一概论也。”碑现存河北元氏封龙山千佛洞汉碑堂。黄易《小蓬莱阁金石目》著录。黄易(1744—1802年),书画家、篆刻家,字大易,号小松,又号秋庵主,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监生,官山东兖州府、济宁运河同知。他的绘画笔墨流畅,潇洒隽永,以山水和花卉为题材的作品有着很高的艺术水平。书法则以隶书擅长。作为著名篆刻家丁敬的学生,他经过努力学习与刻苦钻研,并广泛借鉴书法、碑刻中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自己工稳生动的篆刻风格,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美誉。黄易一生致力于金石碑版的研究,曾经四处寻访存世的残碣断碑,并加以较为全面系统的整理与著录,对我国传统金石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与众不同的是,他亲自用画笔将每次寻访古碑的过程都完整的记录下来,绘制成许多作品,当时的艺术家们广为称颂。终年59岁。著有《丁黄印谱》、《小蓬莱阁金石文字》等。即朱缨,字清甫,号小松,江苏嘉定人。明代竹刻名家,为竹刻家朱鹤之子。约活跃于明万历、天启年间。工小篆、行草,亦擅绘画。刻竹继承其父章法,而有出蓝之誉。好刻神仙佛像、山水人物等。

即曲阳黄山白石,色泽光洁,纹理细腻,俗称汉白玉或白大理石,在造像记中则名为玉石或白玉石。迟至北魏晚期,人们已经规模化开采利用,延绵至今。

陈奕禧(1648—1709年),字六谦,又字子文,号香泉,晚号葑叟,海宁(今属浙江省)人。贡生。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官江西南安知府,卒于官。工诗,富收藏,尤以书法著名当代。晚年重著述,有《隐绿轩题识》、《金石遗文录》、《春霭堂集》等,刻有《予宁堂帖》、《梦墨楼帖》。杨守敬(1839—1915年),字惺吾,号邻苏,湖北宜都人。清同治元年(1862年)举人。初习商,后潜心于历史、地理的研究。精金石之学,善书法,其书初学欧阳询,后致力于颜真卿、苏轼书风的研习,乃自成一家。曾以使馆随员身份赴日本,携古碑帖达万余种,与日本书法家交流研习,因而对日本书坛产生很大影响。归国后,任两湖书院地理教习及勤政学堂总教长。著有《日本访书志》、《书学迩言》、《晦明轩稿》等书多种,尤以历史地理和版本目录学成就为著。元政权在中原的统治被推翻后顺帝北走塞外,在一段时期内仍保持帝号,在漠北地区实行地区统治,历史上称之为北元。指三世十方诸佛群像。大乘佛教有三世三千佛之说,简称千佛。有些千佛像旁还写有佛名,这些佛名分别出自《佛说决定毗尼经》、《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等不同经典。蓬莱,古代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之一,遍地生长着奇花异草,珍禽怪兽出没其间,还有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仙药,岛上的房屋都是用黄金白银建成的,光彩夺目。渤海之滨的山东省蓬莱,海面上有时会出现因光线折射而形成的“海市蜃楼”奇景,可能就是古人以为的仙岛。

文章标签: 金石 书法 地理 小松 日本 黄易 蓬莱

猜你喜欢

石人冠顶刻字
尉氏令郑季宣碑
食斋祠园画像石
汉石墙村食堂题字
汉沙南侯获碑
鲜于璜碑
汉秦始皇泗水升鼎图画像拓片
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刻石
汉楼阁燕居及车骑画像拓片
汉北海相景君碑连碑阴共两纸
汉神人出行及北斗星君画像拓片
鲁孔子庙碑
仓颉庙碑
武梁祠堂画象题字
汉李孟初神祠碑
祀三公山碑
庐江太守范式碑册
孔林坟坛刻石册
0.14810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