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22.5厘米,横:1932.5厘米。朱翼盦及家属捐赠。此为清乾隆拓本。黄易鉴藏,题签、题跋并钤“小松所得金石”印。此石刻画像年代约在汉建和元年(147年)前后。字取横势,粗细相同,起笔藏锋,收笔回锋,波尾常现大挑;折角圆和,结构严密,十分注意穿插与避让的关系;笔势刚健,书法雄劲,形态潇洒飞逸,气韵盎然;文字布局生动,突拔中蕴含温和的大度。石现藏山东嘉祥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馆。黄易《小蓬莱阁金石目》著录,其题跋:“武梁祠像,乾隆丙午秋易访得于嘉祥县紫云山。较洪丞相《隶续》所图虽缺”休屠像“、”李氏遗孤“、”忠孝李善“数行,却多出”伯榆“等字洪所未录。曾子一版内”著号来方“四字前人辨识多误,今获新拓本始灼然无疑也。钱塘黄易手装于张秋官署之汉画室内。黄易在他所绘的《得碑十二图·紫云山探碑图》中也对此事另有记述。黄易(1744—1802年),书画家、篆刻家,字大易,号小松,又号秋庵主,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监生,官山东兖州府、济宁运河同知。他的绘画笔墨流畅,潇洒隽永,以山水和花卉为题材的作品有着很高的艺术水平。书法则以隶书擅长。作为著名篆刻家丁敬的学生,他经过努力学习与刻苦钻研,并广泛借鉴书法、碑刻中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自己工稳生动的篆刻风格,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美誉。黄易一生致力于金石碑版的研究,曾经四处寻访存世的残碣断碑,并加以较为全面系统的整理与著录,对我国传统金石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与众不同的是,他亲自用画笔将每次寻访古碑的过程都完整的记录下来,绘制成许多作品,当时的艺术家们广为称颂。终年59岁。著有《丁黄印谱》、《小蓬莱阁金石文字》等。即朱缨,字清甫,号小松,江苏嘉定人。明代竹刻名家,为竹刻家朱鹤之子。约活跃于明万历、天启年间。工小篆、行草,亦擅绘画。刻竹继承其父章法,而有出蓝之誉。好刻神仙佛像、山水人物等。

嘉祥武氏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官僚家族,历代为官,包括武梁,其弟武开明,开明长子武班及次子武荣等人。武氏墓群石刻由墓碑、石室、石阙、石狮等组成。石室是建于墓前专供祭典用的石造享堂。石阙是陵墓前的建筑物,一般左右各放置一个,或为方形石柱,或起高台,台上搭建楼观,因两台间有空阙而称阙。

武氏一家,史书无载,其石室也无具体建造年月。据碑、阙上的刻制年代,石室大约建于东汉末年(150-200年)。

蓬莱,古代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之一,遍地生长着奇花异草,珍禽怪兽出没其间,还有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仙药,岛上的房屋都是用黄金白银建成的,光彩夺目。渤海之滨的山东省蓬莱,海面上有时会出现因光线折射而形成的“海市蜃楼”奇景,可能就是古人以为的仙岛。即武梁祠堂,或曰武梁石室,是“武氏墓群”石室中的一个,位于四个石室中央部位。武梁,字绥宗,官从事(剌史佐吏),生于东汉章帝建初三年(78年),卒于桓帝元嘉元年(151年),终年73岁。

文章标签: 黄易 石室 小松 书法 武梁

猜你喜欢

汉孔彪碑
汉孔彪碑
汉鲁孝王泮池刻石
郎中郑固碑1
汉石墙村食堂题字
汉秦始皇泗水升鼎图画像拓片
东武侯王基断碑
五凤二年刻石(鲁孝王刻石)
李孟初神祠碑册
石人冠顶刻字
明代翻刻汉《夏承碑》
清代翻刻汉延熹《西岳华山庙碑》
黄易镜研拓本合辑·武氏石室石柱砚铭
汉琴亭国李夫人墓门题字
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1
嵩山少室东石阙题名册
汉北海相景君碑连碑阴共两纸
孔谦墓碣
0.15510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