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27.9厘米,横(半开):15.6厘米。此为明早期拓本,八开跋七开半,“嗣”字完好,下多“陶”字和“园”字右半,“纪”字尚存。碑立于汉延熹五年(162年)。碑为纪念中华人文初祖仓颉所立。此碑字比他碑为小,汉隶之小者,自《武梁祠画像》外即推此。书法茂密秀丽,居《华山碑》、《曹全碑》之间。碑现藏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仓颉,也称苍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在中华上古传说中是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被后人尊为中华文字始祖。仓颉庙位于白水县城东北35公里处的史官乡,地处黄龙山脉的南麓,是国内唯一仅存的纪念文字发明创造的庙宇,2001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庙内原有石碑多通,“文革”中多被毁坏。今陈于前殿劫后幸存者15通。东汉延熹五年的仓颉庙碑,是金石学上的珍品,1971年移置西安碑林。黄易《小蓬莱阁金石目》著录。即武梁祠堂,或曰武梁石室,是“武氏墓群”石室中的一个,位于四个石室中央部位。武梁,字绥宗,官从事(剌史佐吏),生于东汉章帝建初三年(78年),卒于桓帝元嘉元年(151年),终年73岁。

全称《郃阳令曹全碑》,东汉碑刻,碑文隶书体。汉灵帝中平二年(185年)立,明万历初年在陕西郃阳县旧莘里村出土。碑文记载了曹全参与镇压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事件及郃阳县郭家起义等情况。书法秀丽骨劲,为汉隶名碑。曹全(生卒年不详),字景完,敦煌效榖人。东汉光和六年(183年)举孝廉,除郎中,转任郃阳令。曾随军征疏勤,有战功,为官期间有政绩。属吏王敞等曾为其勒石纪功。我国古代传说中著名的帝王之一,中华民族的祖先。姓公孙,因长于姬水,故姓姬。因生于轩辕之丘,号轩辕。立国于有熊,又号有熊氏。传说黄帝败炎帝于阪泉,诛蚩尤于涿鹿。即位后,命仓颉作六书、大挠作甲子等,并造兵器、建宫室,其妻嫘祖养蚕、治丝。黄帝功绩颇多,所以被尊为五帝之首。

县名。《汉书·地理志》载:广汉郡下有白水县。黄易(1744—1802年),书画家、篆刻家,字大易,号小松,又号秋庵主,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监生,官山东兖州府、济宁运河同知。他的绘画笔墨流畅,潇洒隽永,以山水和花卉为题材的作品有着很高的艺术水平。书法则以隶书擅长。作为著名篆刻家丁敬的学生,他经过努力学习与刻苦钻研,并广泛借鉴书法、碑刻中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自己工稳生动的篆刻风格,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美誉。黄易一生致力于金石碑版的研究,曾经四处寻访存世的残碣断碑,并加以较为全面系统的整理与著录,对我国传统金石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与众不同的是,他亲自用画笔将每次寻访古碑的过程都完整的记录下来,绘制成许多作品,当时的艺术家们广为称颂。终年59岁。著有《丁黄印谱》、《小蓬莱阁金石文字》等。蓬莱,古代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之一,遍地生长着奇花异草,珍禽怪兽出没其间,还有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仙药,岛上的房屋都是用黄金白银建成的,光彩夺目。渤海之滨的山东省蓬莱,海面上有时会出现因光线折射而形成的“海市蜃楼”奇景,可能就是古人以为的仙岛。

文章标签: 传说 书法 文字 黄易 中华 蓬莱 作品 我国 石碑 金石学 仓颉 终年 郃阳 黄帝 碑刻 著录

猜你喜欢

汉三公山神碑碑阴勒石通道刻记
“永受嘉福”瓦当
都官是吾残碑
嵩山少室东石阙题名册
汉双连菱形玉璧拓片
五凤二年刻石(鲁孝王刻石)
尉氏令郑季宣碑
汉孔彪碑
祀三公山碑
汉耿君表
汉北海相景君碑连碑阴共两纸
熹平石经残石1
“维天降灵”瓦当
武梁祠堂画象题字
鲜于璜碑
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
汉郙阁颂
汉高颐碑
0.15415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