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体:

行书

色彩:

装裱形式:

创作时间:

清宣宗道光二十八年(1848)

文字类型:

汉文

质地:

本幅纸

释文:

(第一段)。弱冠识君始。相遇于泮池。青袍漾薰风。息息兰气吹。路旁簇箫管。原为少年姿。岂知少年姿。岁月一以移。怱怱过四十。中间几合离。曾共讲院席。文战相酣嬉。曾饮城南酒。谐谑相纷披。萝冈曾探梅。游屐香中携。小篆君题名。画石如引锥。亦曾苦劝学。亦曾欣赏奇。又忆我南归。君初游京师。中道不相值。别后徒寄思。又曾济我急。百金手亲贻。精镠灿如雪。一一圜中规。是时君新婚。费用当不支。是岂戚友馈。抑或榛栗仪。感君意之厚。曾不言报施。离褷毁宝鸟。奔波负米儿。我虽赧不言。君知我之私。岂谓今之人。古谊不可期。未必古之人。终始恒如斯。近忆数载前。京邸相追随。截纸索君书。就花饮君卮。斜街车马少。閒宫屋庐卑。君言毋太冷。盛年非所宜。感君爱之至。婉语当提撕。我望君一第。揽辔登云逵。未第君何伤。天马不可羁。从此又别去。折尽杨柳枝。我亦守郡出。毘陵江之湄。江海一水通。焉得苇杭之。转眼又会试。迟君慰渴饥。或者开制科。诏试宏博词。南天五色云。擧首非君谁。绘画日与月。此笔应君持。我倘复年少。负笈千里追,阶前有海棠。露薄花垂丝。海东有若木。气盛蒸华芝。昨夜梦见君。今日寄君诗。君当接诗日。或亦梦我时。奉寄兰甫四兄大人采览。戊申(西元一八四八年)十月。弟桂文耀拜上。(第二段)。腊尽迎新岁。书来见故人。地分江海远。情入梦魂眞。散帙共怀旧。(小字注。寄示程侍郎遗集。)俸钱能馈贫。(小字注。惠白金。)呼儿诵诗卷。要使识交亲。少小如兄弟。中年耐别离。可能衰老日。长有笑言时。世事悠悠改。光阴冉冉驰。剧谈犹感慨。何况是相思。见说形神健。(小字注。来书中语。)能胜案牍烦。匡时资史学(昔在京师见星垣常读史)。谒帝有恩言。(小字注。闻将入都。)末俗师儒废。空山着述存。犹思按图籍。(小字注。寄示常州所刻地图。)匹马走中原。戊申(西元一八四八年)除夕得星垣寄诗。赋此奉答。即书卷后。别书一纸寄星垣。使两家子孙藏之。如来书所云也。澧。

印记资料:

作者印记:星垣
作者印记:桂文耀印
作者印记:陈兰甫
收传印记:之迈珍藏
作者印记:东塾后人
收传印记:驯鸥馆
收传印记:何曼盦鑑藏
收传印记:晏盦欣赏
收传印记:微尚斋
收传印记:番禺何氏灵璧山房藏
收传印记:(有两印抹去不可辨)

题跋资料:

题跋类别:题跋;作者:汪兆镛;题跋位置:本幅;款识:丁丑(西元一八七七年)上已汪兆镛敬观并识。时年七十七。;书体:行楷书;全文:桂星垣先生。以道光九年进士入翰林。累官至江南淮海兵备道。生平事实。详见陈东塾师撰墓碑。及席月山房词序。先师学术沟通汉宋。国史有传。昔年兆镛辑栞遗诗二百馀首。此诗已载编中。性情肫挚流溢楮墨间。展诵油然动友朋风义之感。先师故宅在广州城南木排头。丁卯匪乱被燬。藏书版片悉付煨烬。此卷未知何时佚出。为罗君深如所得。顷出以见眎。属缀数言于卷末。回首前尘。益增慨歎。丁丑(西元一八七七年)上已汪兆镛敬观并识。时年七十七。印记:汪兆镛长寿年宜子孙

题跋类别:题跋;作者:散木;题跋位置:本幅;款识:丁丑(西元一八七七年)三月望日。双寂盦主散木谨跋。;书体:行楷书;全文:陈东塾先生。往尝为桂星垣撰墓碑。有云。澧昔与君同为诸生。坐同席。出同行。劝善规过。情若昆弟。尝问君曰。我二人性情学问出处无一同者。而独相好。何也。君徐思日。我亦不能解。及观两人倡和诗意。懃恳诚若昆弟。傥所谓草木臭滋之时。承于晤对耶。罗君舜霖今得此卷。欣然有会。相视而笑矣。丁丑(西元一八七七年)三月望日。双寂盦主散木谨跋。印记:散木

主题:

技法:

参考资料:

收藏着录: 陈兰甫先生书画特展目录25-29、103-104。
文章标签: 印记 西元 小字 先生 作者

猜你喜欢

山水扇面
行书墨迹
八言对联
篆书八言联
陈澧行书四屏
行书条屏四幅
洒金笺行书轴
清同治陈澧翻刻琅琊台刻石
陈澧行书诗﹔何翀设色人物
普荷草书诗轴
梁同书行书七律诗轴
郑簠隶书七绝诗轴2
隶书檐道人梅花歌 绢本
陈奕禧行书七绝诗轴
徐作肃行草五律扇页
张照行书弘历读昌黎集诗轴
何绍基行书七言联
钱坫篆书轴
0.11522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