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棣(约1296-1364),字子华,号遁斋,祖籍钱塘(今浙江杭州),元代画家。因先世在吴兴做官,故其自称为吴兴人(如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唐棣1352年所作《滕王阁图》落款自题“吴兴唐棣子华”),大多数的典籍附从其说。至其父唐清,时在元初,赠承务郎,任归安(今浙江湖州)县令,举家迁徙归安。

 唐棣幼年聪颖好学,文思敏慧,能诗善画,有“奇童”之称,为赵孟頫、马煦赏识,弱冠时便拜赵孟頫为师,常出入赵府,交往益深。不久马煦升为刑部尚书,遂携唐棣至京,延佑初进荐仁宗,以绘画侍奉宫廷。在嘉熙殿画屏风,“挥洒立就,天子称赏”,待诏集贤院,因而有机会遍览历代书法名画。此时赵孟頫也奉召至京,任翰林侍读学士。唐棣在朝廷中与文臣交往,诗文、书画得到虞集、偈傒斯、赵孟頫指授,技艺更趋成熟。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应诏在南京龙翔寺绘制画壁,至顺四年(1333)第二次北上大都,奉诏在宫廷作画。在郴州、处州、江阴、嘉兴、休宁、兰溪州、吴江等地均做过官,工山水,近学赵孟頫,远师李成、郭熙,亦工诗文,晚年返乡埋头读书作画,生活较凄苦。所以,从其一生的经历和所为来看,他属于中国的传统文人兼职业画家。不过他的画名显然远高于其文名。

    

 虽然唐棣号称是赵孟頫的学生,但在绘画上却似乎没多少赵孟頫的影子。从绘画技法上来看,唐棣的绘画更多地传承了北宋的李成、郭熙风格。宋初画家李成开创的笔势坚韧爽利,墨法明洁精微,烟云变灭,潇洒清旷的画风,几乎风靡了整个北宋。这除了技术上的高度成熟之外,其善于营造的平淡清远的意境,似乎更适合自晋唐以来士人们“澄怀观道”的理想追求——而这种追求,几乎构成了一部中华绘画史的精神脉络。其后郭熙蝉蜕而出。宋神宗特别赏识他,20年间,恩宠有加,将宫中所藏汉唐以来的名画都拿出让郭熙鉴赏,并一一品第。这也就大开了郭熙的眼界,使他有可能在取法李成的同时,自抒胸臆,而将李成画风推向巅峰,独步一时。


      我们观赏唐棣之画作品也多作林木窠石、峰峦起伏,有高远、深远、平远山川之胜。画往往以工笔为主,而又有多种变化,运思布局细密精整,法度严谨,笔墨丰润,有雄伟的气势。画面有的取近景布局,有的则取全景构图,多有林木参天,窠石流泉,写尽山水之胜,人物刻画无论点景或是作为画眼,均细致刻画,一丝不苟,树石笔法遒劲秀润,皴染细润、笔法坚定,山石质感极强,这些都是李成、郭熙画法的特点与精华所在。


      《摩诘诗意图》毫无疑问是唐棣山水画的代表作。画面近景巨树磅礴有力,远景平野延展不绝,树木是典型的蟹爪枝,山石是典型的鬼面石,皴法是典型的卷云皴,真可谓得李郭“真传”。


猜你喜欢

雲浦拏舟圖
元 唐棣 松荫聚饮图轴
元唐棣滕王阁图卷
元唐棣松溪归渔图轴
以文书形式摘录于殷周碑
诗,在运行脚本
元 唐棣 摩诘诗意图轴
元人翰墨 册 元唐棣书五言律诗
元唐棣倣郭熙秋山行旅 轴
阿房宫
柳燕图
竹石图(宋元集绘册)
多福图
太白山图卷
东山草堂
竹枝图
映水楼台图
竹林大士出山图
0.32685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