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兽面纹剑璏,汉,高8厘米,宽2.4厘米,厚1.4厘米。器为上等白玉制作。略呈长方形,两端弯曲。背面有一仓孔。表面浅浮雕一兽面纹,余为勾连云纹。一般剑璏除此种纹饰外,有的表面高浮雕大、小螭各一。战国、汉代流行玉具剑,在剑上饰有四种玉饰:玉剑首、玉剑格、玉剑璏和玉剑珌。玉剑璏套在剑鞘近口处。兽面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怪兽的面部,将其刻画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纹饰称兽面纹。宋代的学者把兽面纹称为饕餮纹。剑璏(音卫),指剑鞘旁的玉制附件。古人佩剑,以带穿璏而系之腰间。 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

云纹呈“T”形转向相接,连续勾转不断,故名。常作为仿古玉器上的地纹。

剑茎末端圆形内凹的部位称作“剑首”。古人常在剑首饰玉。玉剑饰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很流行,魏、晋时期仍可见,宋以后又有仿制。常见的玉剑饰有四种:剑首饰玉、剑锋与剑柄间饰玉、剑鞘上部饰玉、剑鞘下端饰玉。
     玉剑首中部之孔可插入剑把,小隧孔用以结系。在战国玉剑首中,除圆形外还有方形作品,上饰蟠螭、谷纹等纹饰。位于剑柄与剑锋间,作挡隔,用以护手。一般为铜质,在玉具剑上则以玉为之,有很强的装饰作用。流行于汉代,宋、元后出现了片状作品,装饰性更加明显。对于剑格,古人有许多称谓,或曰“珥”,或曰“璋”,或曰“琫”,“剑格”是今人据其所处的位置而给的名称。

文章标签: 纹饰 玉剑 古人 作品 剑鞘 兽面纹 剑璏 浮雕 云纹 剑格

猜你喜欢

玉螭纹韘形佩
白玉活环柄杯
太平间人物
白玉镂雕螭虎纹剑珌
玉辟邪
束带装饰
青白玉辟邪
前鞍_Pommel 70427
珠子
幼虫装饰品
玉卧羊
刀鞘_Scabbard Chape 70383
刀鞘幻灯片_Scabbard Slide 105552
站立图_Standing Figure 70629
珠子
手镯
玉猪1
黄玉琀
0.11776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