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兽面纹璜,良渚文化,长20.8厘米,宽8.3厘米,厚0.6厘米。兽面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怪兽的面部,将其刻画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纹饰称兽面纹。宋代的学者把兽面纹称为饕餮纹。因最初发现于浙江省余杭县良渚镇而得名,是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的发展和继续,距今约四五千年。良渚文化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出土玉器内容极其丰富,包含着深刻的内涵,其雕刻之精和出土量之大都是空前的,代表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制玉工艺的最高水平,展现出古代社会文明发展的曙光。
文章标签: 良渚文化 发展 兽面纹 文化 面部 余杭县 工艺 制玉 新石器时代 内容 内涵 雕刻 玉器 长江下游 太湖流域 兽面 纹饰 学者 器物

猜你喜欢

刀鞘_Scabbard Chape 70383
珠子
蝉_Cicada 70693
蝉_Cicada 70680
镂空玉碧_Openwork Jade Bi 70164
刀鞘装饰
玉“益寿”谷纹璧
女服务员(墓雕像)_Female Attendant (Tomb Figurine) 75310
珠子
玉具剑
白玉兽面纹剑饰
耳环或帽子吊坠
珠子
黄玉蚕纹璧
前鞍_Pommel 70427
玉螭凤纹韘
束带扣
剑鞍头
0.08017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