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陶盉,新石器时代齐家文化,高15厘米,口径9厘米,底径5.7厘米。盉(hé音禾),阔颈,溜肩,鼓腹,腹以下内收,平底。一侧置短流,另一侧置宽柄。泥质红陶。器表打磨光滑。据科学测试,齐家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200~前1900年。齐家文化系继承马家窑文化发展而来,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的一种文化。主要遗址在青海、甘肃等地。齐家文化陶器独具特色,代表器形主要有双耳大罐等。盉是一种盛水器,既可以装水来调和酒,也可以用作盥沐的水具。齐家文化系继承马家窑文化发展而来,是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的一种文化,因1924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而得名。据碳14法测定其年代距今4100年左右。遗址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齐家文化陶器大致可分为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两类,造型有鬲(li,音立)、斝(jiǎ,音甲)、甑(yǎn,音掩)、罐、盆、盉、碗、豆等,以罐最为多见。罐有单耳、双耳、三耳者,其中最具特征的是双耳大罐。马家窑文化因1924年最初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马家窑村而得名。一般认为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中游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进一步发展,过去亦有人称之为“甘肃仰韶文化”。据碳14法测定年代,距今5000年左右。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于甘肃、青海地区,可分为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马家窑文化陶器造型主要有钵、瓮、盆、双耳罐等。陶器质地有泥质红陶、灰陶、夹砂红陶等。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特别发达,与仰韶文化彩陶相比,马家窑文化彩陶图案具有显著的旋动特征,其旋动的方式丰富多样,或交错盘旋,或来往反复,使人感到变化莫测,回味无穷。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起源于青海省,在山东省北部汇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1924年因首次在甘肃省和政县齐家坪发现而得名,分布范围主要在甘肃、青海和宁夏等地。据碳-14测定,其年代约为公元前1890年至前1620年。齐家文化陶器多为泥质红陶和砂质红陶,另有少量灰陶,以手工制作为主。器物的种类有杯、盘、碗、罐、甑等。纹饰以篮纹和绳纹最为普遍。
文章标签:
文化
马家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