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蛙纹壶,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高42厘米,口径13.1厘米。壶泥质红陶,口外侈,薄唇,球形腹,小平底,腹部两侧对称置双系。于橙红色陶衣上以黑彩描绘变形蛙纹。图案线条流畅,富于变化,与造型协调一致。据科学测试,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彩陶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200~前2000年。变形蛙纹作为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彩陶上常见的装饰纹样之一,体现了远古人们对于繁衍生殖的渴望。青蛙产下许多卵,孵出许多蝌蚪,正是繁衍旺盛的象征。新石器时代的一种主要以赭、红、黑、白等色绘饰的手制陶器。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成就卓越,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马家窑文化因1924年最初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马家窑村而得名。一般认为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中游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进一步发展,过去亦有人称之为“甘肃仰韶文化”。据碳14法测定年代,距今5000年左右。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于甘肃、青海地区,可分为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马家窑文化陶器造型主要有钵、瓮、盆、双耳罐等。陶器质地有泥质红陶、灰陶、夹砂红陶等。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特别发达,与仰韶文化彩陶相比,马家窑文化彩陶图案具有显著的旋动特征,其旋动的方式丰富多样,或交错盘旋,或来往反复,使人感到变化莫测,回味无穷。系即器耳,以双系形式为常见。其技法为采用双泥条平行排列的形式贴塑在瓷器表面,并在双系上刻划锦纹。
文章标签: 文化 马家窑 彩陶 类型 新石器时代

猜你喜欢

寺洼文化红褐陶马鞍口双耳罐
大汶口文化黑陶觚形单把杯
大汶口文化白陶双系壶
大汶口文化黑陶镂孔高柄杯
大汶口文化黑陶单耳杯
仰韶文化半坡期刺剔纹陶壶
大汶口文化黑陶扁足鼎(残缺)
大汶口文化白陶镂孔高柄杯(残缺)
寺洼文化红褐陶马鞍口双耳罐
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彩陶罐
大汶口文化灰陶圈足单把杯(残缺)
大汶口文化黑陶高柄杯
甘肃仰韶文化半山期彩陶罐
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彩陶罐
仰韶文化彩陶几何纹盆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黑陶高柄盖罐
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彩陶大壶
齐家文化绳纹带注陶罐
0.09797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