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陶双系壶,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高19厘米,口径8.8厘米,底径6厘米。壶口微撇,圆肩,腹以下内收,平底。胎较薄。此件器物造型特别,主要是肩、腹部一侧压成扁平状,在腹部中间一侧置两个圆系,两个圆系中间又有一个小乳钉装饰。据科学测试,大汶口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4000~前2200年。白陶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5000年。所用原料系纯度较高的陶土,成型后,入窑经约1000℃窑温焙烧而成。系即器耳,以双系形式为常见。其技法为采用双泥条平行排列的形式贴塑在瓷器表面,并在双系上刻划锦纹。大汶口文化是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因1959年首先在山东省宁阳县堡头村和泰安市郊大汶口镇发现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和江苏省北部。据碳14法测定其年代距今约6000—4200年。大汶口文化陶器按质地可分为泥质陶和夹砂陶两类,按颜色可分为红陶、灰陶、白陶、橙黄色陶等,白陶出现于大汶口文化晚期。陶器造型主要有鼎、豆、罐、壶、杯、盂、鬶、背壶等。背壶是大汶口文化所特有的器物。大汶口文化也有非常精美的彩陶。
文章标签: 大汶口文化 新石器时代

猜你喜欢

大汶口文化白陶器底座(残)
磁山文化红陶盂及支座
寺洼文化红褐陶马鞍口双耳罐
寺洼文化红褐陶马鞍口双耳罐
大汶口文化灰陶觚形杯(残缺)
彩陶双耳罐
磁山文化红陶小口瓶
大汶口文化黑陶单耳杯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黑陶高柄盖罐
磁山文化红陶三足钵
马家窑文化彩陶钵
龙山文化黑陶双系罐
大汶口文化灰陶豆
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彩陶杯
磁山文化灰陶深腹双耳罐
寺洼文化红褐陶马鞍口双耳罐
大汶口文化白陶器盖
磁山文化红陶平底碗
0.13975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