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釉盘口瓶,隋,高32.5厘米,口径6.6厘米,足径9.2厘米。

瓶盘口,短颈,溜肩,长圆腹,圈足。瓶身施半截青绿釉,釉层透明,釉面有细碎开片,釉向下垂流,形成一种特殊的自然装饰效果。

从此瓶的造型、胎质与釉色上看,都具有隋代青瓷的典型风格。

青瓷是隋代瓷器生产的主要产品,一般胎质较为细腻,瓷化程度良好。在器形方面,基本上继承了南北朝造型,但又有所变化,并创造了一些新的器形。常见器物有盘口壶、鸡头壶、瓶、高足盘、带系罐、碗、尊、灯和烛台等日常生活用具。盘口瓶由北朝时洗口瓶演变而来,特征为盘口,短颈,平底。与北朝的洗口瓶相比,主要变化是颈变细长,腹径阔大,略呈椭圆形,且有单体双体之分。瓷器釉色名。一种含铁量在1%—3%左右,经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呈现青绿色泽的釉,是中国最早的颜色釉。商周时期原始瓷器的青黄釉色是青釉的初级阶段。汉代已烧制出釉色纯正的青釉瓷器。至唐代日臻完美,被誉为“千峰翠色”。宋代的粉青、梅子青如同青玉,色泽与质感之美达到顶峰。明清之际,永乐朝的翠青、冬青(即东青),雍正朝的粉青、豆青等均色调匀净,苍翠欲滴,烧制水平已臻于炉火纯青的境界,出现了很多名贵品种。

开片本为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开裂的原因有二:一是器物成型时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响了分子的排列;二是坯、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后来人们掌握了开片的规律,开片即被利用作为一种釉面装饰。隋代白瓷上的开片尚属自然开裂,还未形成人为性的装饰。

即指成熟的青瓷器。因釉料中含有一定的铁元素,经高温烧制后,呈青绿色或青黄色,所以称为青瓷。成熟青瓷烧成于东汉时期,浙江是我国青瓷的发源地。东汉晚期窑址出土的青瓷。质地致密,透光性好,吸水率低,系用1260℃—1310℃高温烧成;器表通体施釉,胎釉结合牢固;釉层透明,莹润光泽,清流淡雅,秀丽美欢。这说明东汉时期的青瓷,已经具备了成熟瓷器的各种条件。从东汉起,历经六朝,唐宋以至明清各个时期,青瓷始终盛烧不衰。并涌现出各个朝代的名品佳作。

文章标签: 瓷器 青瓷 高温 釉色

猜你喜欢

微型香炉Miniature censer
一个女人的身影
干杯
隋/唐白瓷钵
粮仓的微型模型Miniature model of a granary
Pilgrim Flask(边胡)_Pilgrim Flask (Bian Hu) 12183
瓶子
微型井口Miniature wellhead
牙黄釉镇墓兽
隋青瓷鸡头龙首四系壶
微型油灯Miniature oil lamp
花瓶
牙黄釉骑马俑
绿釉善业泥佛像
青磁耳付壷
杯子
双体Amphora花瓶_Double-Bodied Amphora Vase 2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