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釉印花高足盘,隋,高12.5厘米,口径27.5厘米,足径14.5厘米。盘直口微外撇,盘心坦平,有印花装饰,并有5个支钉痕,下承以空心喇叭状高足。内外施青釉,外壁仅施半截釉。此件高足盘釉色偏黄,从其胎釉特征看,应属安徽淮南窑制品。高足盘是南北方瓷窑普遍烧造的器物。从考古发掘资料看,高足盘最早见于北朝,北齐天统三年(567年)墓葬中即出土青釉高足盘。这种器物在隋代比较流行,隋代的绘画、壁画上都有所见。目前发现隋代烧造高足盘的瓷窑有河北的贾壁窑,河南的安阳窑、巩义窑,安徽的淮南窑,湖南的湘阴窑,四川的邛窑等。上述瓷窑主要烧造青釉高足盘,釉色淡青而透明,有些可见胎上的黑点杂质。河南的巩义窑在唐代还烧造三彩高足盘。瓷器釉色名。一种含铁量在1%—3%左右,经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呈现青绿色泽的釉,是中国最早的颜色釉。商周时期原始瓷器的青黄釉色是青釉的初级阶段。汉代已烧制出釉色纯正的青釉瓷器。至唐代日臻完美,被誉为“千峰翠色”。宋代的粉青、梅子青如同青玉,色泽与质感之美达到顶峰。明清之际,永乐朝的翠青、冬青(即东青),雍正朝的粉青、豆青等均色调匀净,苍翠欲滴,烧制水平已臻于炉火纯青的境界,出现了很多名贵品种。

陶瓷纹饰工艺。即用雕有装饰纹样的瓷质印模,在尚未干透的瓷胎上拍印出花纹,或用刻有纹样的模子制坯,直接在瓷坯上留下花纹。印花装饰始于北宋中期,成熟于北宋后期。纹饰多在盘碗的里部。宋代定窑印花题材以牡丹、梅花、莲花、萱草为多见,菊花次之。布局有缠枝、折枝、转折等方法,讲求对称。此外还有禽鸟纹、婴戏纹等。纹饰生动活泼,线条流畅。

烧窑用的支具之一。有些瓷器采用满釉支烧的方法,在器底以三或五枚细小尖锐的支钉等距支住器物,入窑焙烧。烧成后器底留有细小的露胎支钉痕。巩义窑窑址在河南省巩义市。该窑创烧于隋代,唐代有很大发展,以烧白瓷为主,也烧造三彩釉陶及黄绿釉、蓝釉陶器。唐开元时期这里曾一度为宫廷烧造贡瓷。邛窑是四川地区著名的唐代瓷窑。其烧瓷品种与湖南长沙窑风格比较接近,多褐绿釉、褐绿彩装饰。

文章标签: 烧造 高足盘 瓷器 青釉 瓷窑 器物 釉色 印花

猜你喜欢

瓶子
骆驼与其袋子上的酒神形象
微型船Miniature vessel
干杯
朝圣者烧瓶
牙黄釉骑马俑
Pilgrim Flask(边胡)_Pilgrim Flask (Bian Hu) 12183
瓶子
白磁円硯
以怪物头的形式吹口哨
迷你枕头Miniature pillow
花瓶
罐Jar
有蓋壺
花瓶(胡)与水平带,环手柄和狮子般的奖章_Vase (Hu) with Horizontal Bands, Loop Handles, and Lionlike Medallions 75903
女士携带一个鼓
青磁円壺
0.10809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