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釉罐,隋,高19.2厘米,口径9.7厘米,底径15.2厘米。罐唇口,无颈,溜肩,肩下垂直至足,平底无釉。胎骨呈白色,较为厚重。内外施白釉,外壁施釉不及底。釉薄而匀净,纯白无瑕,布满细碎开片纹。罐体造型饱满端庄,优雅古朴。白瓷虽然在北朝时期已经开始出现,但真正烧制成功则在隋代。与北朝相比,隋代白釉瓷器的烧制工艺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从隋大业四年(608年)李静训墓出土的一批白釉瓷器看,较之北齐武平六年(575年)范粹墓出土的白瓷,釉质已有较大提高,全不见早期白瓷白中闪黄或闪青的痕迹。如果以北齐范粹墓出土的初期白瓷为起点,到隋李静训墓为止,历时33年,白瓷的烧制技术终于成熟。开片本为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开裂的原因有二:一是器物成型时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响了分子的排列;二是坯、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后来人们掌握了开片的规律,开片即被利用作为一种釉面装饰。隋代白瓷上的开片尚属自然开裂,还未形成人为性的装饰。

青瓷和白瓷的区别在于胎釉中含铁量的多少,如果含铁量下降到1%以下,就能烧成白瓷。成熟白瓷的出现大约在隋代,它比青瓷的出现晚约四百年。白瓷的烧制成功标志着制瓷工艺的进步,它为元、明、清彩瓷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文章标签: 白瓷 白釉 烧制 开片 瓷器

猜你喜欢

微型长方形有盖盒子Miniature oblong covered box
粮仓的微型模型Miniature model of a granary
微型油灯Miniature oil lamp
微型长方形有盖盒子Miniature oblong covered box
男性事务的图
干杯
朝圣者烧瓶
以怪物头的形式吹口哨
瓶子
隋/唐白瓷双龙耳壶
微型扶手Miniature armrest
微型井口Miniature wellhead
淮南窑青釉划花莲瓣纹四系盘口瓶
加载双峰驼Loaded Bactrian Camel
青釉兔纽莲瓣纹权
仓库的微型模型Miniature model of a storehouse
隋/唐白瓷钵
卵形瓶_Ovoid Bottle 42262
0.091677s